古县:提升能力本领 推动乡村振兴

2022-06-18 10:05: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提升能力本领 推动乡村振兴

庞明明在岳阳镇调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古县县委书记庞明明深入岳阳镇调研指导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6月13日,古县县委书记庞明明深入岳阳镇九倾垣、韩母、下冶等村调研指导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与村党支部书记面对面座谈、点对点交流。

  在九倾垣村,庞明明实地察看药用酸枣种植园和党支部建设情况。他要求,要建好基层阵地,聚焦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服务优化,坚持“建、用”并重,夯实基层战斗堡垒,让其真正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村民议事的场所、服务群众的窗口。要发挥网格作用,深化网格治理模式,坚持日调度、日总结,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切实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要加速搭建平台,建好用好全县农产品营销平台和派送平台,进一步完善产销联动机制,倾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效益高,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韩母村,庞明明走访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他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加强调度,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见行见效。要提升村容村貌,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实施,立足现有基础,加大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强化运营管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重点做好公共浴室、日间照料中心等民生工程的日常管理和后期维护,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下冶村,庞明明深入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施工一线察看工程进度,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他要求,要提升能力本领,加强学习教育,强化培训指导,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基层工作的过硬本领。要加大“清化收”力度,紧抓有利契机,全面梳理排查,确保“清化收”工作取得实效。要壮大集体经济,立足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高质量盘活闲置集体资源,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要强化担当作为,对照优秀立标杆,勇担责任树形象,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刘泳专题调研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

古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泳在旧县镇旧县村调研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

  6月14日至15日,古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泳主持召开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推进会,并深入旧县镇旧县村进行实地调研。县住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旧县镇、村主要负责人参加。

  在推进会上,刘泳认真听取了全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规划设计情况汇报,分析研究了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旧县村,刘泳沿街察看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牌匾标识等,实地了解示范建设规划、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民俗等情况,并就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好示范村,与镇村干部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提出指导意见。

  刘泳强调,乡村振兴事关未来发展和群众福祉。要坚守一个规划,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县委“1234”工作重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高质量打造讲实际、接地气、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要讲好一个主题,围绕“药韵旧县”的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创建方案,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要带好点线面,科学准确把握示范村内涵,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富有丰富内涵、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旧县经验和旧县模式,有效带动全县乡村振兴。要倡导一股风,通盘考虑城镇村庄规模结构和功能布局,做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做好后续规划预留,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空间,确保经得起时间检验。要打造一种美,着眼于提升乡村气质韵味,在“保留式打造”留住乡村原有“记忆”的同时,多一些“乡土味”设计,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乡村之美与生活之乐充分结合,展示古朴清新、自然质朴的乡村美。要夯实一批基础,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要求,高效利用空间土地,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建设,修复自然生态景观,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要形成一个制度,部门、镇村主动作为,召集乡贤、集思广益,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管理,凝聚内外合力共同打造家园美、生活美、风尚美、支部强、产业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旧县镇西庄村发挥“党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自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古县旧县镇西庄村党支部围绕古县“三美两强”目标,发挥“党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建+基层” 厚植基层凝聚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色。西庄村党支部不能仅仅满足于实现“有形覆盖”,更实现了“有效覆盖”。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向心力”,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支部工作首要位置。注重思想引领,提高理论水平,建立有素质队伍。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学习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水平,建立有素质队伍。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党支部各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双带头”作用,从个人品质到工作职责,接受群众监督,开展自我批评,完成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本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激励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参与全村治理,根据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从集中学习类、组织生活类、履行职责类、模范带头类、志愿服务类对全村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进行积分排名,通过积分管理方式,做到奖优罚劣,以实行精神和物质双激励的形式,最终使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提升,结合今年疫情防控,打造“党员先锋岗”,切实体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十户联治”四级网格化体系图。由镇党委书记武旭担任总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韩拓担任分网格长,分网格长下面设定三名网格员信息员,三名网格信息员下面分布15名微网格员对全村所有人口形成由碎片化到成体系的管理模式,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党建+产业” 催生振兴新动力

  产业兴则百业兴,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聚集人气,形成良性循环。乡村基层党组织具有政策、信息、资源等优势,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建+产业”融合模式,紧紧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优势,聚集各项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利用西庄村现代核桃示范园的产业辐射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利用山西耀冉药材加工交易资源优势,争取省、市、区补助资金,入股山西耀冉药材加工交易中心,继续发展支部+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分红受益,增加村集体收入,村党支部积极带动村民增收,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有效利用现有本村资源优势,按照制定的集体经济方案,利用土地承包、与企业合作等模式,让党的工作渗透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中,实现党建与富民深度融合,有效利用本村现有资源,让产业更加兴旺。

  “党建+美丽” 绘出乡村新画卷

  西庄村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六乱”整治工作,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实行网格化管理,班子成员对接各小组长,小组长对接党员包联入户,对常住居民定期巡查,督促整改。持续做好常态化垃圾清运、卫生保洁队伍,定期对村内各片区实行环境整治,确保安全饮水。同时各网格党员要求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屋前屋后的清洁工作,搞好个人住房卫生,禽畜圈养;开展屋前屋后闲置用地美丽小三园建设,纵深推进全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组组过关、户户达标,打造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居住环境。

“四措并举”推动驻村队伍能力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乡村振兴干部能力,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古县通过干部驻村帮扶专题培训及能力测验,全方位提升驻村队伍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高位部署,精细筹备。此次培训是在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下开展的一次高规格培训。特别邀请市扶贫开发中心副主任、市干部帮扶办专职副主任王加兴出席会议并授课。各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副乡镇长,各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共计100余人参加。

  紧扣主题,形式新颖。培训会上,王加兴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对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政策、驻村帮扶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管好用好驻村干部、如何做好问题整改工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明确了驻村帮扶的整体目标和实际任务。县人社、医保、民政、教科、住建、残联等有关部门业务骨干对六大行业政策进行了专业解读,采取现场提问、现场解答方式,实时掌握参训人员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宣讲内容,确保“讲得清、学得好”。

  规范组织,纪律严明。培训全过程监管,通过不定期抽查点名,准确掌握参训人员参与情况;对学员签到、应知应会测试情况进行统计,跟踪了解各驻村工作队队长和农村第一书记到会情况,下发《古县干部驻村帮扶专题培训会情况通报》,提升培训实效。

  以考促学,巩固提升。培训会后,第一时间组织参会人员开展了应知应会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将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相结合,达到了以考促纪、以考促行的目的。培训还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循环播放,形成“线上+线下”,县乡村三级联动效果。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非常及时,主题鲜明、务实管用、受益匪浅,通过培训找准了问题不足,把握了政策要求,明确了目标方向,坚定了信心决心。

  下一步,古县将结合政策继续分层分类开展常态化培训,明确驻村帮扶的整体目标和实际任务,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上,精准推动落实,不断提升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跨越千年的“四大树王”

柳树王苍翠挺拔

核桃王枝繁叶茂

酸枣王葱茏挺秀

枞树王傲视苍穹

  古树名木不仅以其年代久远、景观独特见长,也因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历尽世事变迁及沧桑岁月的洗礼,跨朝历代的古树,已成为社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县是省林业生态县,全县林地面积132.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林木覆盖率达到56%,古树名木建档管护率达100%,现有登记建档保护的古树名树26棵,其中又以“四大树王”家喻户晓,遐迩闻名,这些内涵丰富的古树名木,不仅是弥足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和谐生态的“绿色名片”,具有重要的科研、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

  一树一故事,一景一文化。古树名树历经百年沧桑,看似垂垂老矣,晚秋暮年,实则风华正茂,阅尽世事,每一株都以独特的姿态矗立,仿佛在追忆着、述说着曾经的故事。

  柳树王

  顺着乡间柏油小路,远远地就能看到一棵巨大的柳树矗立在北平镇辛庄村中央,它树干粗壮,冠状若扇,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能明显看到“柳树王”古躯新枝,蔚为壮观,粗壮的枝干之上分成三枝大的枝干,枝干之上又延伸出更多的枝杈,构成硕大的柳树树冠。这些树枝有的低垂至地面,有的压弯了腰,如同一个佝偻着脊背的老者,有的高耸入天,苍翠挺拔,犹如身着军装的哨兵,当地村民用三根粗壮的钢筋管支撑并保护起来。

  柳树是古县最普通最常见的树种,但辛庄村的这棵柳树王,却非同一般。骄阳似火之时,人们在树下纳凉,树上挂着的一条条红布条,是柳树王庇佑村民,保佑平安的佐证,树下还有一个石砌而成的小庙,是村民供奉之用,可见村民对“柳树王”的敬畏和爱护。村民们对古树的敬畏,不无来由。这棵枝繁叶茂、形态优雅的柳树王,树高18米,树围11.8米,冠围48米,树干需要6-7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虬枝盘曲,冠盖如伞,古朴雄奇。

  据辛庄村村民介绍,这株柳树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树枝虽曾多次折断,但一直繁茂。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到树下祭拜,祈愿家族兴旺、百事顺利。

  核桃王

  古县是著名的核桃之乡,自古便有种植核桃的习惯,核桃大树在这里随处可见,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距县城西北30公里,古阳镇凌云村吴儿岭自然村的一株核桃树,人称“核桃王”。该树高21.8米,胸径1.25米,胸围4米多。主干上生长着4大主枝,冠幅东西24米,南北23米,投影面积433.5平方米。各侧枝下垂,冠呈伞形。据当地老人说,此树树龄在800年以上。据考察,此树为全省境内树龄最大的一棵核桃树,也是省重点保护的古老树种之一。

  这棵核桃王现今仍枝繁叶茂、年年挂果,年产核桃约一万多颗,一百多公斤,既是一棵常青树、摇钱树,也见证了古县核桃的发展历程。

  行走在古县的乡野和村落,只要你稍加留意,便随处可见一株株高大挺拔、枝干遒劲的古树,虽然千百年来历经沧桑,依然葱茏吐翠、浓阴匝地。每每经过这些古树,不由得让人脚步放缓,抬头仰望,心生敬意。

  酸枣王

  酸枣树属于灌木科木本植物,在全国各地广有分布。众所周知,酸枣树不像枣树那样高大粗壮,很难长大,但也有例外,只要土壤肥沃,水分和光照充足,再加上没有病虫害和人为的干预,酸枣树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古县南垣乡店上村就有一株酸枣树,树高13米多,胸围3.1米,胸径1米,需要两个成年人拉起手来才能合抱,更为神奇的是,这棵酸枣树上的刺没有倒钩,方圆百里绝无仅有,人称“酸枣王”。据有关专家考证,该树树龄在千年左右,是省级重点保护的古树之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从一棵棘子苗长到如今的根深叶茂,我们不禁感叹酸枣王顽强的生命力,近千年的岁月在“酸枣王”的枝干上写满了沧桑,但它依然充满生机,年年发新芽、结新果。透过酸枣王枝蔓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自古以来古县人植树护树敬树的文化传统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习俗。

  枞树王

  “枞树王” 是古县的“四大树王”之一,也是延庆观的三绝之一,本应生长在南方的物种,却在地处北方的古县扎下了根,历经千年,仍苍翠挺拔,每到盛夏时节,都郁郁葱葱。枞树王树干高8米,胸围4.04米,胸径1.28米,树高18米,相当于五层楼之高,苍劲古朴,黛色参天,身临其境,目睹其树,挺拔笔直,巍然屹立,常常让游人仰慕赞叹!它不仅是古县,而且是临汾市乃至全省唯一的一株古稀枞树,距今有400年的历史。1984年,该树被山西省林业厅命名为“三晋名树”称号。

  枞树王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期,饱受六百年风雨霜雪,其伟岸挺拔的身躯,雷打不动,风吹不折,俨然端立,傲视苍穹,四周苍松翠柏,簇拥而生。走近枞树王,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树皮,苍劲挺拔的树干,近年来,枞树北、西、南三面的枝干逐渐枯萎,仅东面一枝还顽强地长着树冠枝丫,绿满枝头。

  俗话说,“黄金有价,古树无价”。古树之所以无价,其一在于古树的自身价值: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古树被称为“有生命的绿色活化石”;其二在于古树的情感价值:它是一个地方悠久历史的“见证者”。那一轮轮刻印在骨子里的年轮,如同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记忆,见证着古岳大地的历史传承。

  沐浴千年风雨,树与人相依共存。星移斗转,这些参天的古树沐浴千年风雨仍挺立不倒。古树,本身就是传奇。而围绕树与树下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世代传颂的故事。

  古树背后的故事,令人感慨,引人深思,其倡导的绿化、护林思想,深刻地启示我们,要善于从发展中汲取森林文化的精华,传承好历久弥新的山林生态保护习俗,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的良好风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图由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