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里的新希望
——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党建统领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秋已至,暑热未减。正午烈日下,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依然一派热闹景象。
青纱帐里,高粱苗身挺立,油葵丰收在望;新建的蔬菜大棚内,冷棚西红杮长势喜人;迎来“新生”的8孔窑洞,香菇已培育上架;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村民住进了砖瓦房;家家户户通电、通水、通网络,有卫生间、干净整洁的厨房……冯南垣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锚定前行“总航标”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这两年都变成现实了。”村民师小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冯南垣村曾是一个净农业村,大量村民“靠天吃饭”,人居环境破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住的是土窑洞,走的是泥巴路。为了摆脱困境,大量年轻人走出了祖祖辈辈不曾离开的山沟沟,外出最多时,全村常住人员仅有91人。
2021年,得益于灾后重建政策,冯南垣村迎来了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契机,开启了小山村的蝶变之路。
冯南垣村党支部锚定集体经济提升目标,以抓好党建引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作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力攻难点、破堵点、创亮点,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多元化发展、全过程保障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特色产业点燃发展“新引擎”
“以前我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想搞产业搞不起来。今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农产品输出、项目收益等方式,带动持续增收,预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0万元,增收41.9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师军平笑着说。
冯南垣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立足富硒小麦产业基础和口碑效应等各种利好,与山西省小麦研究所签订了发展有机农业意向协议,打造有机农业品牌示范基地。与此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对农户400余亩土地进行了宜机化改造,栽种了200亩红高粱和100亩油葵,形成企业收购、合作社服务、农户种植的“订单式”生产链条;依托产业链条优势,在以供应城区市场为主体的前提下,改造了8孔废弃老旧窑洞,建设食用菌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盘活闲置资产;深入推进蔬菜冷棚产业发展,以租赁方式吸纳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入社入股,有效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
融合发展激活党建“红细胞”
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冯南垣村党支部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促进跨村联建、村企互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霍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冯南垣片区内精品文化走廊的战略定位,冯南垣村党支部常态跟进、谋划落实,规划了乡村记忆馆、年馍体验馆、双碳科技馆、农耕博物馆等建设项目,对古道、驿站、窑洞、茶坊、烽火台、节孝牌坊、古村落等文物古迹进行修复,启动游客接待中心、道路沿途绿化及精品民宿、知青食堂、美食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点、线、面结合,逐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实现乡村整体振兴。
如今的冯南垣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产业融合发展如火如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 闫晏宏 文/图
霍州市城市管理局
以民为先 当好城市“管家”
抢修道路保畅通
城市管理“一根针”,连起民生“万家线”。
作为城市的“管家”,霍州市城市管理局今年以来按照霍州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抓长效、健制度,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优化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赢得了群众认可。
■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城市“高颜值”
霍州鼓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底部通道贯穿了霍州市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
当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能否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关乎霍州市的整体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以鼓楼为中心的“靓城提质”,是今年霍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刘亚明公开承诺的内容之一,“重点对鼓楼及周边主干道进行改造……”
自2020年靓城提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霍州市城市管理局建立了专门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从城区主次干道、出入城口等重要区域入手,整治斑点乱象,对原建筑附属构筑物进行了拆除,对建筑楼群进行了升级改造,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
在此基础上,今年霍州市靓城提质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该局重点对鼓楼及周边主干道进行改造。目前,“三拆、三下、三进”和鼓楼四周、鼓楼西街和开元街赵家庄小学对面样板工程建设均已完成。建筑立面改造、广告牌匾改造、人行道及各类附属设施、亮化美化、景观节点绿化等靓城提质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正在完善初步设计部分手续,准备设计招标,计划到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百分之五十。
城市是居民生活的家园。有观点认为,城市管理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让城市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求和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重在建,更在管。据了解,今年以来霍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开元街、新建南路、赵家庄农贸市场、开元盛典早市,东大街、大众路、南街、北街、桥西街及北环路和南外环,全线规范治理,采取严管、宽服、零容忍、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对霍州全市所有门店实行了“门前五包”责任制。
“我们将持续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刘亚明表示。
■修好民生小巷 市井生活更便捷
旧车站路,地处霍州市区城乡接合部,关系着周边北峰、北关等村庄群众的出行。
47岁的师玉龙打小就生活在巷子里,见证了眼前这条路的“坎坷”,“记得37年前就修过这条路,但因为没有下水道,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年久失修后变得坑坑洼洼,平时人、车进出都不方便。”
路,成了小巷居民的心病。
上半年,听说城市管理部门承诺要修这条路,人们便开始奔走相告,热切地期待着开工。
很快,施工队伍进了场。
“这条路全长983米。一个多月来,我们铺设了钢带波纹管,雨污分离,电力、供暖、电信、燃气一并入地。下一步将进行水泥路面硬化。”施工方负责人闫晋生介绍。
眼瞅着路将修好,师玉龙激动地说:“这是利民的大好事!政府部门不仅承诺了,而且还兑现了诺言,值得点赞。”
路,民生要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7月25日晚,市容中心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东大街新华书店旁边的人行道出现塌陷,随即设置了警示标识。
翌日,施工人员挖开路面,发现是污水管道破裂冲刷了泥土,导致路面悬空,倘若不进行紧急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专业工程队进行了紧急抢修,安装了更为结实耐用的新管道,并对塌陷处进行了填埋。8月1日,破损处恢复如初。
市容中心主任高磊介绍,今年以来,该中心每天对市区主干道路进行巡查,发现道路损坏30余处,及时抢修500余平方米;更换雨水井篦子120套、安装井下防坠网1600个。与此同时,对旧火车路及兴霍路人行道、东环路、西张口至大张路口等四条城市道路进行了整体维修,目前已按计划全面开始施工,计划12月底之前完成提升改造任务。
民生无小事,件件暖民心。市容中心还负责着霍州市40处公厕的管护工作。“目前,紫薇园公厕和万宝隆公厕排水管道正在进行改造,其余正常运行的38处公厕全部24小时免费开放,实行了全天候保洁,专人看管,确保内部设施完好、标牌规范、环境整洁卫生。”高磊如是说。
■治理餐饮油烟 城市“烟火”更清新
餐饮油烟,量大、面广、低空扩散性强,不仅危害人体健康,也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是霍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霍州市城市管理局作为霍州全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牵头单位,记者见到稽查大队大队长王孟臣济时,他正带领工作人员监督滨河路上的一家餐饮单位更换低空油烟净化器。
“这项工作从今年4月份开始。通过前期摸底,我们了解到全市一共350多家餐饮油烟排放单位。”王孟臣济介绍,稽查大队兵分五组对霍州全市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排放油烟不达标、未及时清洗维护等违规排放单位上门宣传、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实施了包户跟踪整改,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改造一家验收一家”。
餐饮油烟净化设备的产品质量、安装、维护,对油烟排放起决定性作用。霍州市城市管理局委托专业招标公司,通过审核资质、考察设备、调研市场,评选推荐了油烟净化设备供应商、设备安装公司、维保清洗公司,并将中标入围公司名单、价格公开挂网,推荐给排放单位。同时,为了提高餐饮油烟排放检测数据精准度,还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油烟排放单位进行检测。
截至目前,霍州全市350家餐饮企业中,已完成230多家的餐饮油烟整改工作,计划到10月底之前全面完成整治。
王孟臣济语气坚定地说:“我们对完成整改任务的餐饮服务单位和场所进行了检查验收。对拒不整改的、整改期限到期后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以及擅自拆卸、不正常使用、闲置油烟净化装置的,或者油烟净化处理后仍排放超标的油烟排放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责令停业整治。”
记者 孙宗林 文/图
大张镇:真抓实干 交出“幸福答卷”
大张镇张望村集体经济“发羊财”
一个个见证霍州未来的项目加快推进,一项项承载乡村振兴的产业蓬勃发展,一件件关乎民生福祉的实事逐一落实……时下,置身霍州市大张镇,扑面而来的气息总使人流连忘返。
今年以来,大张镇立足镇域实际,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服务霍州市“两区”建设,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着力打造文明乡镇创建品牌,交出了一份成绩亮眼的“幸福答卷”。
■服务大局 助力城市发展
地处霍州市东郊的大张镇,区域位置优越,公铁交通便利。
近年来,随着霍州城市东扩和开发区建设,一大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大张镇发展迎来新契机。
然而,项目建设离不开土地,随着对土地的征用征收范围越来越广,征地拆迁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大张镇而言,这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关系到霍州市诸多重点工程项目能否有序推进。
大张镇党委书记郭伟华表示,为了确保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霍州市成立了工作专班,镇里则指派专人负责,“我们镇、村干部不厌其烦地上门,给老百姓讲政策、讲道理、讲奉献,千方百计地消除由于补偿标准等宏观政策变动带给群众的心理不平衡。”
“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霍州经济开发区和霍东新区建设,持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共完成项目储备15.7亿元。”郭伟华介绍,今年以来大张镇引投资、上项目,全力以赴做好霍州市级重点项目征地保障工作,启动并积极推进了经一路、经二路、经开区二期、农商行、泰府等项目征地工作。目前,沿霍东大道规划的新人民医院、阳光城、丽景·中央公园、霍州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力服务‘两区’建设,加快开发区300亩、霍东小学等征地工作,继续推进阳光城、泰府、中央公园、颐福苑等住宅小区开发建设。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且经济带动强的企业落户。”郭伟华如是说。
■因村施策 壮大集体经济
初秋时节,张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养殖基地的羊棚下,200多只湖羊膘肥体壮,身怀羔羊的母羊临近生产。
不远处,合作社投资80万元新建的饲料生产车间里,日产20吨的颗粒饲料加工流水线不久前安装完毕。
“今年以来,我们在原有种羊养殖和收割机创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驻村帮扶队和霍州市乡村振兴局的42万元扶持资金,扩大养殖种类和数量,配套发展玉米、秸秆等饲料加工,形成了‘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的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张望村委会副主任朱新琪介绍,养殖场养殖的主要模式是繁殖——带动农户——集中育肥。
今年6月份,合作社购买了100只基础母湖羊,按照两年三胎,每胎2.5只羊计算,到2024年7月份张望村养殖场将可发展为500只基础母羊、年出栏1000只商品羊的规模。2025年之后,养殖场发展的方向将由繁殖向育肥发展,鼓励带动农户进行家庭养殖。朱新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户圈养20只母湖羊,养殖场回收农户的小羊羔进行集中育肥,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
张望村引入资金“发羊财”只是大张镇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郭伟华介绍,今年大张镇把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战略举措,聚焦新型建材、规模养殖、规模种植、物业服务、食品加工“五大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了镇、村两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存量资产、干部状况“五个维度”,将全镇所有行政村划分为三个类别,积极探索三条路径,分类施策求突破。
“一类村”即村区位优势明显,发展路径清晰,产业基础良好,年收入能达30万元以上;“二类村”,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潜力,能形成稳定的收益方式,年底集体收入有望达20万元以上。“三类村”则指基础条件较差、优质资源匮乏、干部思想保守、发展路径不明朗,通过入股分红、抱团发展等方式,集体收入年底可达到10万元以上。
根据一、二、三类村特色特点和发展瓶颈,大张镇靶向施策制定发展计划。以“创优模式+育强品牌”,持续增强“一类村”造血功能。针对这类村,探索特色产业“经营”、乡村旅游“拉动”、仓储服务“租赁”等多种模式,着力培育特色农副产品、文旅融合品牌,持续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目前,狮子洼村在原有仓储基础上扩建仓储场地,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投资建设厂房,以资产发包的形式租赁给企业,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0万元,同时企业可为该村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大张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西德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形式,将原粉条厂资产整体发包给企业获取租金,企业整合大张粉条、西红柿酱、年馍等特色产品,进行精加工、精包装,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辣椒等原材料,实现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以“资本运营+资源开发”,充分激发“二类村”内生动力。针对这类村的实际情况,采取资本运营让“资金”变“股金”、土地流转让“资源”变“资产”的模式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目前,上乐坪规范集体经济合同,将土地置换整合,流转给同兴鸡场、种养殖户,年收入可达8万元;依托年馍加工、黄桃种植、油桃种植等资源,加快推进低温仓储项目建设,通过收取服务费,实现年利润5万元。贾村探索文旅融合模式,打好乡村旅游发展牌,依托娲皇庙、状元桥、魁星楼、乡村记忆馆、刘守维纪念馆等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开发游乐项目,探索文创产品,多措并举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以“党建引领+帮扶带动”,有效催生“三类村”最大效应。针对这类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光伏收益占比较大的现实情况,采取强村带动弱村的方式,切实将三类村的“单打独斗”变为“联合作战”,将“路径不明”变为“引领发展”。目前,贾孟村创新“合股经营+抱团发展”的模式,借鉴张望村的养羊理念和模式,以羊为股份入股张望村养殖场,由张望村托管,实现了场地、人员、技术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每年可为贾孟村节省费用2万元,预计实现集体增收4万元。
■志愿服务 擦亮为民底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受益者,66岁的大张村村民闫克强如今逢人就会说,“现在的农村政策好,这样的幸福生活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闫克强所言不假。前两天,大张村的主干道——碧泉路刚刚铺完油,雨污分流、管线入地,以往坑洼的路修畅通了,人心也就顺了;村里改造的公共浴室、日间照料中心已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老人洗浴、娱乐有了好去处……
就整个大张镇来说,张望村中主路、狮子洼新区主路、西张村纬一路西张段、西张小学至工业路段等一批民生道路也已于日前相继开工建设,而大张村、下乐坪村小游园和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对于闫克强而言,幸福生活不只有物质层面的满足,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其中尤其令他念念不忘的是义务理发这样的“头等大事”。
今年4月份以来,针对群众点单反映“部分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存在理发难”的问题,大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响应,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开展了“您的银发 我的牵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深入村居精准服务,为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和义诊。
“这一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有志愿者30人,发展专业志愿理发师10人。志愿者们每月定期进村(社区)选择固定地点为有需要的群众义务理发。面对一些高龄、残疾及长期卧床的特殊人群时,他们都会提供上门服务。”大张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申蓓佳介绍,在为群众提供剪发服务的同时,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积极探索“1+N”服务模式,对接满足不同群众需求。“1”指以理发为主要服务内容;“N”指结合义诊、日间照料健康讲座、心理疏导、开展文体活动等多方面服务,丰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汇聚志愿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大张镇全面开展党员进村、进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宣传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了疫情防控、慰问救助、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先后开展了“农家书屋”图书整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宣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暨“学雷锋月”、“护苗助成长,童心向未来”主题阅读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小善渐而大德生”。目前,大张镇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0000余名,村(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2支。在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志愿服务正在被打造成大张文明乡镇创建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 孙宗林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