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上下干劲足 项目攻坚征帆劲
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科技产业园区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奠基仪式现场
槐乡多锦绣 转型起宏图
见贤里华人老家会客厅效果图
托育示范服务中心效果图
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科技产业园区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效果图
10月8日,洪洞县举行2023年秋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市委常委、洪洞县委书记张潞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开工,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向辉主持。
今年以来,洪洞县委、县政府牢固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战略眼光,运用生态思维,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上同步发力,培育发展新煤炭、新焦化、新材料、新能源、大智造、大文旅、大农特、大物流、大商贸、大数据“四新六大”产业体系,在年初谋划126项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年中充实67项,全年谋划实施总投资770亿元的193项重点项目,分类施策,强力推进当年总投资496亿元的115个重点项目,构建起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链条、多领域的投资“强引擎”和项目“压舱石”,为率先走出一条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坚实支撑。
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集群化是现代新煤炭、新焦化产业的重要特征。聚焦新煤炭产业,洪洞坚持一体推进增产保供、接续配置、智能绿色开采,上半年全县10座生产煤矿原煤产量达590万吨,同比增长17%。聚焦新焦化产业,该县全力提升煤焦传统产业水平,加快推进投资45亿元的山西焦化144万吨焦化和投资12亿元的上海雅运8万吨高端精细化工项目,打造百亿级焦化产业集聚区。
加快迭代升级,是洪洞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从低中端迈向中高端,实现直道冲刺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发展新材料产业,该县聚焦碳纤维、石墨电极、化工材料三大领域,加快三维复工复产及更新改造步伐,积极推进投资2亿元的华邦7.5万吨顺酐法BDO装置项目,打造亿级新材料低碳产业集群。为进一步壮大新能源产业,洪洞大力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链条,实施投资10亿元的华特1GW光伏发电、投资5亿元的广东粤电100MW光伏发电等项目;积极引进安徽华晟HJT异质结电池储能、上海电力300-600MW共享储能和1200MW抽水蓄能等项目,打造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大智造、大文旅、大农特产业乘势发力,弯道超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大智造产业注重立标杆。洪洞加快实施投资33亿元的华翔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智能化白色家电占到世界份额30%;同时,积极对接天海重工高端智能农业装备制造项目,打造百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大文旅产业注重育支柱。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瞄准打造百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以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为链主,全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实施投资150亿元的“1362”工程,积极打造“走遍天涯·洪洞是家”全域旅游品牌;大槐树景区二期、霍太山文化景区、兴唐寺中镇文化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三条旅游公路顺利推进,大槐树景区以“AI+AR”赋能打造全新的智慧景区,成功入选首批山西智慧景区预创建名单。
大农特产业注重上台阶。瞄准“农业强县”建设目标,该县全面夯实农业生产基本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未来三年再建设8.22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67.8万亩夏粮已全部收获,总产突破4.8亿斤,刘家垣、万安镇打破山西旱地小麦亩产最高纪录;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新储备培育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洪洞蒸饭、南垣红薯粉条、麦纤粉固体饮料等7个产品入选“临汾优选”品牌,华夏硒谷乡村e镇通过省级中期评估、顺利运营。
大物流、大商贸、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超前布局,换道领跑。
流则通,通则兴。洪洞县在大物流产业关键处落子,以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为牵引,聚焦多式联运创新组织、煤焦优势产业现代化转型、新商贸民生经济等重点方向,打造龙马国际化陆港型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同时,积极引进国药控股集团,合作建设集现代中药生产、医疗器械仓储、医疗器械消杀处理于一体的综合基地,打造一座涵盖种植、加工、仓储、销售、流通等完整产业链的晋南现代医药物流园。
大商贸产业对增添城市经济活力具有极强的撬动效应。洪洞县坚持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加快推进投资5.2亿元的锦绣大地生活广场项目,谋划投资6.5亿元的爱琴海综合商业体项目,积极打造洪洞商贸市场新标杆和全市商贸服务中心。
数字经济是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为发展大数据产业,洪洞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推动全领域全行业全产业链数字赋能,全省“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现场会在洪洞召开;全县建成850余座5G基站,改造数字化智能化矿井2座;投资1.2亿元实施甘亭智慧农业示范项目,与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中心达成合作,共同打造辐射晋南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李安安)
打造“温馨老家”营商环境品牌
今年以来,洪洞县围绕“三无”“三可”要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再发力,下好先手棋,赚得好口碑,重燃“烟火气”,努力创新高,打造“温馨老家”营商环境品牌。
落实“三个文件”,下好先手棋。该县准确把握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大时机,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做好经济运行重点工作、开展“冬季行动”和加快项目谋划及前期手续办理等“三个文件”精神,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复工复产加快、复商复市回暖,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信心,为2022年“收好官”、2023年“开好局”奠定基础。同时,紧紧抓住发展“风口”、政策“窗口”,四套班子齐出动,积极对接国家部委、省市部门,以更大力度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推动全县经济强劲复苏。
抓好第一要件,赢得好口碑。制定下发《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确定31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梳理104条改革事项清单。常态化开展“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政企对接50余次,解决企业难题80余个;开展小官贪腐专项整治、营商环境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行“局长开门办难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措施,政务法治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以实际行动兑现市委提出的“到临汾投资的企业必须挣钱、必须盈利、必须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打造“你永远可以相信洪洞”的良好口碑。
推进体系建设,重燃“烟火气”。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在继续坚持“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活主体”四个并重的基础上,开展“十大平台”集聚提升、培育企业壮大提升行动,新增市场主体4963户,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为112户。大槐树镇举办了首届烧烤文化节、赵城镇打造了美食文化街,全县开放500余个“夜间经济”摊位,平均每天客流量达3万人,“夜经济”点燃了久违的城市“烟火气”。
完善服务机制,指标创新高。完善配套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绩效考核等保障机制,创新推出“五个一”项目服务机制,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四套班子分头入企进行助企纾困,努力把政策的水浇足、管理的土松好、资金的肥施够,做到“在建项目不停、施工强度不降、开工时间不拖、协调力度不减、谋划项目不断”,上半年全县新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结226项,办结率达74%;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双双创历史新高。(李安安 李锐)
局长开门办难事 服务群众零距离
洪洞县始终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将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点,切实以营商环境的“优”,激发市场主体的“活”,促进经济发展的“稳”,聚力打造“温馨老家”服务品牌。
“张局长,我是实验小学分管后勤的,我们学校暑期新调过来一批老师,我们发现外地的比较多,就存在吃饭的问题……”在洪洞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每周例行的“局长开门办难事”接待服务中,前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洪洞县玉峰实验小学政教处主任杨强讲述自己当前遇到的困难。
原来,杨强所在学校为了满足外地教师的就餐需求,对食堂进行了改建,但还需审核办证后方可供餐。得知情况特殊,经商讨,该局决定开通“绿色通道”,通过“急事急办”“加时办”等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上门指导、验收、发证等工作,比预计领证时间缩短了8个工作日。
杨强说:“这次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两天以内就帮我们把证办好了,我们都没想到这么快,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局长开门办难事,服务群众零距离。洪洞县锚定打造“温馨老家”服务品牌,相继推行了“首席服务官”“码上办”“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等亲情化服务机制,设立了“办不成事”服务窗口,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服务,以务实“硬措施”营造更优“软环境”,为洪洞县市场主体成长厚植沃土。
洪洞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张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创优“温馨老家”服务品牌,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推动全县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从“一枚印章管审批”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从甘当“服务员”“店小二”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流程服务,今年以来,洪洞县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准确把握“三无”“三可”要求,围绕打造“温馨老家”营商环境服务品牌,确定了31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梳理了104条改革事项清单;瞄准优化法治、政务、信用、人文、要素保障,打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级,所有审批事项办理努力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全面推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等服务机制,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全县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县域经济竞争力显著提升。(李安安 文文)
深挖招商引资“源头活水” 打造“四新六大”强劲引擎
今年,洪洞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在创新方式、打造高地、构建平台、提升承载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为“四新六大”产业体系蓄好势、储满能。
创新招引方式。创新开展“三争三招三季”活动。全力以赴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争取了避暑旅游目的地、物流枢纽建设、水利灌溉工程、汾河公园重要湿地、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青年发展型县域等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以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海绵城市建设、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试点等6项省级改革试点;谋划了总投资42亿元7个领域29个专项债券项目。千方百计招商招才招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对接洽谈企业60余家,签约项目15个;先后举办了大槐树根祖文化、中镇文化研讨会,挖掘宣传创世文化、汾河文化、镇山文化、金元文化和根祖文化,全国各地的文化大家、高端人才慕名而来,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精英来洪开展社会实践,承接了中国铅笔协会会员大会。用心用情举办旅游季、招商季、避暑季活动,全球30多个国家、500余家媒体关注洪洞,全县接待游客总数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打造开放高地。组织市场主体参加各类展会洽谈合作,赴先进发达地区观摩新产业、新项目,聘请专家顾问提供智力支持,与全国知名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诚邀大企业大公司来洪调研项目。大力建设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入实施“137”人才工程,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千企联百校”活动,成功链接清华、交大、浙大等33所省内外高校,达成校地合作135项,引进博硕士人才258名,一体推动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
构建转型平台。大力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遴选确定装备制造、焦化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6条产业链,实行一企一专班,培育9家“链主”企业做大做强。针对洪洞特色制造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全面强化政策、财税、创新、金融、服务等支持保障,积极打造白色家电小镇、“晋里”文旅小镇、中药材小镇、华夏硒谷小镇、中医康养小镇、兴唐寺文旅康养小镇等6个特色专业镇,白色家电小镇被评为市级专业镇。
提升承载能力。坚持以道路定框架,完善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管网及道路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企业创造了即住即投即产的良好条件,出让“标准地”4宗398亩,稳步推进秦壁园区路网和开发区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上半年开发区开发面积亩产出强度达到171万元。坚持以项目破机制,做优省市县赋权承接,实行区内事项代办、区外事项领办制,年产144万吨焦化、华特1GW光伏发电等23个项目有序推进,培育“四上”企业8家,2023年第一次“三个一批”活动临汾分会场在华翔智能科技产业园举办,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创“省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
(李安安 秦振华)
图片由李安安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