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杨文婷)今年,我市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着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政策、科技、市场、人才和法治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要力争突破75亿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加强晋、陕、豫三省四市农产品交流与合作,加强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水果、豆制方便面等为重点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年确保粮食总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总产达20亿公斤以上,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以主粮化发展为方向,推进马铃薯产业升级。适度增加杂粮种植面积,加大谷子、豆类等优势杂粮开发力度,加快布局一批全链条产业化开发项目。今年发展新果园和改造老果园5万亩,推动果业提质增效。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工程,新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建设2万亩优质特色露地蔬菜基地,推进蔬菜产地冷链物流建设。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新发展中药材5万亩。实施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工程,加强连翘、地黄、黄芩等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启动传统品牌振兴、全产业链运营、多产业融合。
加大现代农业投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今年,全市现代农业计划投资46亿元,将围绕果菜、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开发,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体系等环节,确保完成投资任务。同时,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培训1281名基层农技人员,建设11个农业科技创新集成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确保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争取全年培训1万余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科技人员“三下乡”、“冬春科技巡回大培训”科技服务活动,为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功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示范等“四大工程”。新启动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0个,特别要抓好宜居示范工程,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