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

2016-08-22 09:28: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实现“四好”换届目标 汇聚强大发展动力

——我市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

  临汾新闻网讯 截至8月20日,全市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17个县(市、区)全部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县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纪委领导班子,当选的各项候选人均为全票或高票,较好地实现了“四好”换届目标,汇聚了强大发展动力。

  市委统揽全局,通盘考虑配备 形成了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

  换届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程,确保换届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从严压实责任。市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严压实“五个责任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换届工作主导权。市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直接责任,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早谋划、科学部署,通盘考虑、统筹推进,通过“挂图作战”、节点倒逼、责任传导,确保换届又好又快推进。市县两级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在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党委的决策积极主动工作,确保换届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各级纪检、宣传、统战等部门认真履行部门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换届健康有序推进。

  科学分析研判,充分沟通酝酿。坚持谋划在先、沟通在先、研判在先,全面开展综合研判,充分酝酿征求意见。换届前,市委领导先后与17个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人大政协正职和其他相关干部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充分了解班子运行情况,准确把握干部思想动态。换届启动后,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班子结构、县域特点和岗位匹配度等,多次与县(市、区)委进行沟通酝酿,深入交换意见、深度开展研判,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人,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公认度。

  上下有序对接。市委紧紧扭住人事调整这个“牛鼻子”,按照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思路,采取分类选配、分步实施的办法充实班子配备。同时,市县两级党委坚持及时沟通、相互对接,一方面,市委将各县(市、区)此次换届在本地产生的名额及沟通人选向各县(市、区)委进行反馈,县(市、区)委提前把有关干部拿回来作过渡性安排,解决制约人事安排的瓶颈;另一方面,市委主动同省委组织部进行沟通对接,在大体明确县(市、区)长空缺名额后,及早进行差额选拔县(市、区)长人选,确保省委反馈市级班子和县委书记人事安排后,第一时间把县(市、区)长配备到位,大大缩短了县级人事安排的时间,赢得了换届工作的主动权。

  树正用人导向,坚持唯贤是举 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市委着眼临汾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坚持六个导向,大力选拔优秀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突出重视基层的导向。力求把那些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经过扎实磨练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本次换届提拔的162名干部中,从县(市、区)提拔的133名,占82.1%,其中乡镇党政正职49名,特别是从乡镇书记中直接选拔1名同志担任县长。

  突出优化结构的导向。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更大举措推进结构性干部的配备。在年轻干部配备上,共选拔51名40岁左右和8名35岁左右干部;在女干部配备上,大部分县(市、区)党政班子配备了2名以上的女干部;在党外干部配备上,县级政府班子配备党外干部6名,且充分考虑人选的成熟度和岗位匹配度,不硬性配备,不降格以求。

  突出按需配备的导向。尽量满足县级班子所肩负任务的实际需求来选人用人。针对5个国定贫困县承担的脱贫摘帽任务,在部分市直涉农部门中选拔了5名“三农”专家,充实到国定贫困县政府班子中任职。

  突出有序交流的导向。坚持稳妥有序地加强干部交流,既保持干部的相对稳定,也加大市县两级、县与县之间、党政班子之间、人大政协干部之间的交流。在保证每个县党政班子成员中本地干部不少于3名、使本地干部保持一定比例的基础上,做到能交流的尽量交流,进一步优化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地域结构、经历结构和学历结构。

  突出从严从实的导向。加大联审力度,注重听取纪检、信访、综治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有效防止“带病提拔”。这次换届,市委除对新提拔、平级重用人选考察对象进行考察外,对继续提名人选也全部进行了严格考察,确保了所有换届人选“无盲点”。

  突出人尽其才的导向。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结合每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定位,注重发挥干部的长项和优势,合理选配干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着眼长远发展,选任年轻干部 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在此次换届中,市委通过单位择优推荐、资格审查、经历业绩评价、综合能力测试等“十道关口”,从严选拔了30名4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为我市的长远发展储备了一批可用之才。

  突出忠诚干净担当,全面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格条件,层层把关,首次设置具有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任正科级领导职务满3年等“硬条件”,将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没有受党政纪处分、档案没有问题、如实申报个人事项等作为影响提拔任用的“基准线”,坚持择优选拔,严防“带病提拔”,全面体现从严从优选拔导向。

  创新选拔模式,确保有为者有位。围绕破解“四唯”难题,着力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探索尝试了“经历业绩评价+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两代表一委员’测评”“四位一体”多维度测评干部、数据化考察干部的新模式。开展经历业绩评价,分析人选是否能干事。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两代表一委员’测评”方式对人选进行综合测试,分析人选是否会干事。采取大会述职、民主测评、实地查证、谈话了解、听取口碑、集体议定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人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考察,分析人选是否干成事。

  强化实践导向,注重选用基层干部。把基层一线作为选拔年轻干部的主要来源,注重选任长期在重要岗位、关键部门和复杂环境中工作,能力强、业绩优、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在选任的30名干部中,有9名是乡镇党政正职,5名来自县直单位,16名来自市直机关,工作岗位均为一线科室,承担着市县的中心工作。

  合理分配岗位,充分实现人岗相宜。将在乡镇换届已当选为乡镇党政正职的人选均留在本县政府班子任职,既发挥干部的最大作用,又有利于工作连续稳定。将县(市、区)已确定为县级班子换届初步人选的干部,尽可能在全市范围交流任职,既优化了县级党政班子结构,又有利于干部的成长历练。将专业特长突出,善于搞统筹协调、做基础工作的干部,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市直单位或综合部门领导班子任职。

  严格人选标准,从严审查把关 夯实了换届选举工作基础

  做好代表委员的选举和协商工作,是搞好换届工作的前提,也是开好换届大会的基础。市委坚持把严格标准、严格审查、严格把关贯穿换届工作全程,确保把人选好、把会开好。

  严把人选条件关。坚持将党组织主导贯穿代表委员人选产生的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广泛性、代表性、履职能力、扩大群众基础”等具体要求,严格对照“负面清单”,严把人选政治关、素质关、结构关、身份关,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

  严把资格审查关。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坚持把“六查”挺在前面,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将个人有关事项申报范围拓展到3000多名在职正科级实职干部,并对其中的2026人提前进行抽查核实。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对562名县级干部和2675名科级干部进行了“六查”,为加快换届进程打好了坚实基础。

  严把换届程序关。市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派出17个指导组对各县(市、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进行全程指导、全程监督,特别是对选举程序和会风会纪进行重点指导、重点监督,确保选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坚持挺纪在前,突出严督实导 营造了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换届风气关系换届工作成败。市委把强化换届风气监督作为换届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换届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

  严明纪律要求。市县两级制定换届纪律文件36个,对落实主体责任、开展思想教育、执行纪律规矩、查处违纪问题、从严监督问责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五个责任主体”责任清单的通知》,使党员干部始终绷紧换届纪律这根弦。将纪律要求专人送达到全市1137名县处级干部手中,与12000余名涉及换届人选签订承诺书。

  突出教育警示。深刻吸取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教训,逢会必讲、逢事必举。把“一书一片”作为必备教材,市县两级所有单位专题学习,21079名干部集中观看,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抓住换届开始前、推荐考察时、干部任职前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题谈话1万余人次,教育引导干部知底线、明敬畏,敢担当、有作为。

  强化监督预防。市委组织部建立“12380”信件、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综合举报受理平台,24小时受理举报。市纪委开设“12388”举报专线,派出5个巡察组开展专项巡察。宣传、公安等部门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实行全天候监测。各县(市、区)都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建立换届举报受理情况零报告制度。

  注重宣传引导。在市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风清气正看换届”专题,重点播发评论员文章,及时刊载换届新闻报道和知识问答;印制换届纪律宣传卡20000余册,绘制“九个严禁”漫画海报3000余张、卡片6000余册;采取标语口号、明白卡、顺口溜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纪律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形成换届知识人人皆知,换届工作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坚持严督实导。市、县两级派出99个督导组,坚持“县县到、场场到”的工作方法,通过巡回督导、蹲点督导、随机督导等方式开展7轮督导,及时发现、指导整改隐患问题2000余个,确保换届选举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组织严密、结果有效。

  聚焦经济发展,汇聚民意民智 凝聚了振兴崛起思想共识

  一个好报告是民主决策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所思所盼,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也是衡量换届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各县(市、区)都把形成一个好报告作为换届工作的重点环节来抓,通过深入调研、认真起草、集体讨论,使起草报告的过程成为凝聚人心、引领发展、鼓舞干劲的过程。

  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民意。各县(市、区)普遍成立由县级领导带队的调研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乡镇、机关、农村以及工矿企业,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从严治党等领域工作进行全面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或民情恳谈会、与群众面对面交谈等方式,了解掌握党员群众所思所盼,广泛征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把党员、群众的期盼和“十三五”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到工作报告中。

  认真起草全面汇集民智。各县(市、区)全部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报告起草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主持,抽调熟悉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党的建设等方面情况的骨干力量,结合前期调研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按照“党员记得住、群众听得懂、干部好操作、任务能实现”的要求,认真开展报告起草工作。报告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县级领导干部,各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以及部分普通干部群众等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吸收采纳,充分体现民意民智。

  集体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各县(市、区)普遍通过召开常委会、全委会、班子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充分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做到了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正视问题真心实意、确立目标切合实际、提出措施求真务实。同时,采取“三上三下”的方式,反复修改打磨,先后数易其稿,征求各方意见,最终形成一个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鼓舞人心的好报告,真正绘出了思路清、措施实的好蓝图。

  换届后,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比上届降低2.9岁,40岁左右的县级党政正职3名,42岁以下的年轻干部59名,其中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8名,年龄最小的33岁;县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41名,占99.1%;女干部62名,占13.93%,其中党政正职3名;党外干部52名;县级领导班子中,具有乡镇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169名,占37.8%,县级党政正职中,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8名。通过换届,17个县(市、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厘清了发展思路,汇聚了发展动力,为推动经济稳步向好、逐步实现振兴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林组轩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