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着力推进六大水利发展体系建设

2016-09-15 10:06: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我市着力推进六大水利发展体系建设

  临汾新闻网讯 经济要发展,水利是关键。近年来,我市把加快水利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六大水利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全市水利综合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全力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围绕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配合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实施,全面建成大水网涉临中部引黄、禹门口东扩、沿黄提灌骨干及配套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引沁入浮工程,加快建成一批既调蓄当地地表水和洪水资源,又调蓄大水网调入水量的“双调”水库及配套管网和灌区工程,在全市基本形成“三河连通、多源互补”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新增供水能力3.7亿立方米,全市供水保障能力达到12.2亿立方米。二是全力建设水生态文明保护体系。围绕绿色发展和系统修复,全面实施尧都吴村—— —市区汾河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新增水域面积1233万平方米,构筑“一河两泉三湖”水利风景区;以汾河两岸和东西两山为重点,综合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清洁小流域建设,确保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8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累计治理度达到73%;加强主要河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城市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重点抓好市区水源地保护,健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强化城市水循环利用,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2.63亿立方米以内,实现采补平衡。三是全力夯实民生水利脱贫攻坚体系。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和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重点打造集中连片的高效精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7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6万亩;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集中连片供水范围,改造升级已建工程标准,健全完善维修养护机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6%,水质检测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渔业特色强县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创建工作,水产品产量稳定在8000吨;以10个国定、省定贫困县脱贫攻坚为目标,通过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等措施,开展对口扶贫、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水利服务保障能力,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努力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围绕防洪抗旱薄弱环节建设,狠抓防汛安全管理,推进新出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库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继续抓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河流确权划界和河道治导线划定工作;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原则,建成覆盖全市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重点河流水库防汛实时监控体系,防汛应急指挥体系、防汛抗旱救灾体系和抗旱应急水源配置体系。确保全市各类重点防洪工程全部达到国家防洪标准要求,旱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控制在0.1%以内。五是全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突出节水强农、节水降耗、节水控需、节流补源和节奖超罚,全面实行地下水保护及关井压采等措施,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推进分质供水和原水直供,切实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推进全社会、全方位节水。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91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保持在14.78立方米/万元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全市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58%。六是加快建设高效有序的水利服务体系。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水利改革目标,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全面落实水行政管理权力和责任清单;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努力建立公共财政、金融政策性贷款、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融资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水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业综合水价等重点改革,实现以改革促发展的重要目标。(水轩)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