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努力奋斗
---热烈祝贺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肩负440万临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憧憬,振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雄心和壮志,中国共产党临汾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
市第四次党代会是在我市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会议。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奋力争先进位,实现振兴崛起,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市第四次党代会是一次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承前启后、团结奋进的大会。会议全面回顾了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后五年决胜全面小康阶段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我市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开创性地提出我市大力实施“345”战略这一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为努力实现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这一宏伟蓝图指明了精准坐标与发力角度。同时,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临汾市第三届委员会报告和中共临汾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临汾市第四届委员会和中共临汾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锦绣蓝图引人入胜;集结号角催人奋蹄。面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迫切需要全市干部群众以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智慧和能量集聚到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中,为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贡献力量,创造美好未来。
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市发展的外在环境和基础条件。纵观大势,我们面临实现振兴崛起的难得历史机遇。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推进创新驱动、互联网+”等重大举措,深化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
特别是省委鲜明提出“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围绕经济稳步向好、实现振兴崛起,正在谋划和实施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培育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军民融合项目等一批重大政策措施。同时,我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山片区主体功能区,正在显现政策效应。这些都为我们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政策利好。
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要正视我市具备走在全省前列的综合优势。我市是历史古都、文化名城和资源宝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工作都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伴随着我市一大批转型项目陆续投产建设,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汇集,动能转换的趋势已经形成。
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就要时刻拧住大力实施“345”战略这个牛鼻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治理等工作,建设生态强市。
抓好“四大攻坚”,就是在脱贫摘帽,项目建设,优化环境,总体安全上攻坚克难、实现突破。这四个方面,是我市实现振兴崛起必须突破的瓶颈,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同时也是全市抓好今后五年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走出坚持崇尚创新,摆脱资源依赖,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协调,县域均衡发展,城乡一体推进;大力倡导绿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持续厚植开放,要素充分涌流,活力竞相迸发;全面推进共享,优先保障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这“五条路径”,就是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走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新路径。这是市委基于当前形势和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市的生动实践。
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一刻也离不开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真正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锻造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要狠抓落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决胜期,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团结奋斗夙夜在公,自我加压干事创业,精神抖擞奋力拼搏,为实现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而努力奋斗。佚名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