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全市上下全力治霾 有效消减污染峰值

2016-12-21 10:25: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苏亚兵) 进入冬季采暖期以来,受到不利气象因素影响,全国范围内京津冀等多个区域连续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我市受地形、气候因素影响,尤为严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污染天气应对,将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11月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强力治“霾”,通过一系列超常规措施,有效消减了污染峰值,降低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

  12月19日,记者从市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全程指导。11月18日我市启动第一次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后,市委书记岳普煜就带领环保、交通、公路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多家重污染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并明确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11月30日下午,市长刘予强专程赴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调研,赴襄汾县检查应急响应措施。

  市委、市政府组成了由7名市委常委带队的督察组,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政府安排4名副市长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全市电视电话会等会议,专门安排部署全市应对重污染天气措施。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通知》等;市政府投资3.1亿元,实施了市区9个城中村集中供热、42000户洁净焦替代;投资2.6亿元,先后购置了快充式纯电动公交车223辆,配套建设了7个公交充电站,安装了64个充电桩,此项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投资4218万元,规划建设18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5055辆公共自行车。

  市环保和气象部门重点关注周边城市及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和气象信息,加强对本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环境质量变化的预判能力,在不利气象条件出现之前,提前预报,并根据预警预报结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从11次预警过程中的实际监测情况看,预警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相符。

  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宣传工作的通知》和《临汾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宣传工作方案》;印制了《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公开信》和《临汾市重污染天气应急知识手册》,在市区广为发放。市电视台、临汾日报》开辟宣传专栏,运用消息、通讯、评论、系列报道、专题、曝光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高密度宣传市委、市政府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部署及具体要求,全力做好11次重污染天气预警在新闻媒体的发布工作。

  市直各有关部门利用市区各街道、商场LED电子屏,播发重污染天气预警、卫生防护知识等相关内容,全力扩大重污染天气应急宣传工作的受众面。利用网站、微信等多种形式,有效宣传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最新进展,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在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通力协作,保证了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市经信部门要求相关企业采取限产、限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市公安交警部门设置执勤点、巡逻小组,加大警力劝阻控制货车、黄标车、渣土车进入市区;市住建部门对在建施工工地下达停工通知,派专人监控,并排查烧烤摊点和经营门店;市交通、公路部门对沿途路面及绿化带进行人工清理,加大清扫频次;市公交公司增加班车,延长运行时间;市食药监部门对未按要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单位及燃煤茶炉、大灶等经营单位下发《责令停业整改通知书》;市教育部门对我市范围内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全部停止户外活动。全市17个县(市、区)、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均按照要求立即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并上报每日应对措施落实情况。

  在极其不利的天气条件影响下,我市全民动员,各单位协同作战,彰显了坚决打胜抗霾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