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临汾技工”品牌 提高全民就业质量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韦阳谈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计划
临汾新闻网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适应转型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目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启动了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市政府“六大民生工程”之一。日前,记者就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计划方面工作,采访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韦阳。
韦阳表示,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打造“临汾技工”劳务品牌,提高全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大家知道,长期以来80%以上的劳动人员都是靠出苦力挣辛苦钱,技术含量低,缺乏就业竞争力。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通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和执业资格证,在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实现凭技术、靠技能就地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的目的,助推临汾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2017年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予强向人社部门提出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临汾技工”品牌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到华翔、立恒等企业和相关部门、院校、培训机构进行了大量调研,并借鉴兄弟市的经验做法,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实施打造“临汾技工”品牌的行动计划。并且省、市两级政府都将其列为2018年“六件民生实事”之一。与此同时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这更坚定了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结合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要求,又会同相关部门对打造“临汾技工”品牌的行动方案几经征求意见和认真修改,先后向市政府作了多次专题汇报,最终确定了在我市开展全面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的决定。3月26日,市政府印发了《临汾市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实施方案》,正式拉开了我市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的序幕。
根据《临汾市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实施方案》,结合贯彻实施《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一2020年)》和《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从2018年起至2022年,建成一批管理规范、资质健全、力量雄厚、理念先进的职业技术院校和培训基地;培育打造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特色、有专长、有证书、有能力的“临汾技工”劳务品牌队伍;使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职业资格、专项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等级或培训合格证书)的劳动者每年达到10万人(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3万人、中高等职业学校学生2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万人、企业在岗职工3万人);并且帮助其中不少于3万人实现本地就业、稳定就业,帮助其中不少于3万人走出大山、走出临汾,实现进城就业、转移就业。
对于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行动的培训对象、劳动者如何报名参加培训、将开展哪些培训、具体工种(行业)包括哪些等问题,韦阳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临汾技工”培训完全免费。培训对象以我市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下岗失业职工,以及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未就业初、高中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主。其他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初中以上学历城乡劳动者,符合条件的也可报名申请参加全民技能提升“临汾技工”培训。
报名采取政府鼓励引导、院校机构自主招生、培训者自愿申请的办法进行。由申请者根据培训院校或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及工种设置等要求自愿报名,培训院校或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并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入网备案。
我市全民技能提升“临汾技工”培训在工种(专业)设置确定上,紧紧围绕我市“十三五”规划和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发展蓝图,以服务临汾经济发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增加其工资收入为目的,以企业用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结合劳动力自身素质和就业意愿,采取订单、定向、校企合作等培训方式,重点选择装备制造、建筑安装、传统工匠、新兴产业、煤焦冶炼等五大行业需求集中度较高的工种开展培训,同时结合临汾经济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着眼未来技能型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进行培训战略调整,确保培训者都能掌握至少一种实用的职业技能。目前列入培训计划的包括家政服务、护理、手工编织、中式烹调、电工、焊工、挖掘机等50多个工种(行业),由各县(市、区)和担任培训任务的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培训机构在制定实施方案和招生计划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对于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机构,韦阳表示,全民技能提升“临汾技工”培训以我市中高等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训学校、企业培训中心为主体,同时调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根据属地管理权限,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市、县人社部门会同相关单位,采取公开招标、综合评分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择优选定培训机构,承担本地培训任务。同时,建立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凡当年培训合格率不达80%、就业率不达30%的培训机构,取消下一年度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资格。本县培训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的,由市人社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调剂。目前公开招标工作已经启动,将很快确定定点培训机构,进入实质培训阶段。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落实,我市提出了“12345”实施战略。即一个借力、两个促进、三个依托、四项活动、五大支持。一个借力就是借力我省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东风,紧紧围绕《临汾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和用工、就业需求,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临汾技工”品牌。所谓“两个促进”,一是通过实施“临汾技工”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打造一支支撑我市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二是通过实施“临汾技工”行动计划,让“农民工”变成“技术工”,从“靠体力吃饭”向“靠技能吃饭”转变,最终促进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所谓“三个依托”就是依托驻临职业院校、技校及职业中学、民办职业教育机构三大力量,开展实施“临汾技工”培训,最终建成一批管理规范、资质健全、力量雄厚、理念先进的技工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所谓“四项活动”,一是政策宣传培训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移动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全民技能提升“临汾技工”培训宣传活动,选树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激发培训对象积极性;二是品牌示范推广活动:结合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实施“一县一品”战略,每年开展一到两次劳务品牌评选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完善落实激励政策,力争打造一批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的劳务品牌,提升我市劳动力就业规模和质量;三是就业信息发布活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大省内外各类用工信息收集、整合力度,每月至少集中发布一次市场供求信息,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就业导向”引领培训的作用;四是培训成果交流活动:注重发现总结一批管理规范有序、方式灵活有效,以及学员培训满意度、就业成功率比较高的培训案例,组织现场观摩、推介交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五大支持”,一是政府支持,由政府推动,层层督促落实;二领导支持,成立专门机构组长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三是部门支持,人社、扶贫、财政、农业、经信、发改、商务、卫生、宣传、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四是资金支持,市、县两级财政和人社部门加大“临汾技工”的培训投入力度;五是政策支持,政府出台鼓励扶持“临汾技工”行动计划的政策,推动促进“临汾技工”品牌战略的实施。
韦阳说,今后一个时期,为实现“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帮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人社部门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广泛动员城乡各类劳动者参加到政府补贴培训中来,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累积技术技能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培训质量考核和职业能力评价工作,让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通过理论、实操考试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同时,鼓励培训期满的人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三是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善政策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提升技能的社会氛围。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一项十分艰巨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72800人的培训目标任务,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美丽新临汾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李素锋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