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实验室
进行“果冻实验”
临汾新闻网讯 食物为什么会变质、腐烂?细菌、病毒是怎么形成的……8月6日上午,临汾日报小记者团联合临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健康中国行动 从疾控小卫士做起”主题活动。60余名小记者变身“疾控小卫士”,了解食品安全常识,探寻健康“奥秘”。
走近科学 揭秘细菌形成
提起疾控中心,小记者们立即想到了“接种疫苗”。其实,疾控中心还担负着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室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重任。
这次,小记者们带着满腹疑问,走进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在该中心检验科科长王增良、实验室工作人员刘临忠的带领下,他们“全副武装”来到神秘的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并通过果冻实验,直观地了解了部分零食对小朋友的危害。
“小朋友要少喝碳酸饮料,少吃冷饮,尽量不要在外面吃甲壳类海鲜,因为甲壳类动物最容易隐藏寄生虫,人身体的正常温度是37°—37.5°,这个温度是寄生虫的天然温床,如果小朋友误食体内,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并引发疾病。”此时,刘临忠不忘提醒小记者,食物在高温天气中很容易变质,因此吃剩的菜、水果也要妥善保存,留心入口安全。
随后,小记者们来到生物安全实验区,参观了适用于病毒、细菌等病原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柜。小记者杜沂洋听得格外认真,他总结道:“通过疾控中心老师讲解,让我‘狠下心’与心爱的零食、饮料说再见,我还了解到病毒是如何检测出来的。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观看展览 加强卫生教育
看过蝴蝶展、蜻蜓展,小记者们还是头一次观看“蚊子展、苍蝇展”。“老师,你看这只蚊子标号1984年,比我的年龄还大。”小记者贾鑫锐在观看蚊子、苍蝇标本展时,细心地发现了每个标本展都标有详细的时间、地点,而这些来自全市各地、年代久远的蚊子、苍蝇标本,都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为了疾病预防与控制,跋山涉水采集捕捉回来研究的成果。
“夏季高温炎热,蚊虫叮咬也是疾病传播的一种方式,蚊子传播的疾病高达80多种,为保障全市人民的健康,预防蚊虫叮咬引发疾病传播,我们深入到各个县(市、区),进行蚊蝇捕捉、抽样检测等。”听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小记者们纷纷为他们点赞。
“这里的叔叔阿姨真辛苦,平时看到躲都来不及的蚊子、苍蝇,他们却为了大家的健康,还要捕捉回来并深入研究。”小记者苏诗博在参观完标本展后,来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面前,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知识讲座 普及食品安全
一提到“吃”,小记者们顿时来了兴趣。但是,“吃”也有学问,不加注意的胡吃海塞,很可能引发食物中毒,造成严重后果。该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梁红云、传染病防控科副科长连颜芳、地病科科长王黎、慢性病防控科李艳荣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丰富的疾病防控知识讲座。
“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餐都要有蔬菜,每天要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要占二分之一”“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讲座中,王黎科长与李艳荣大夫从日常食品安全,到健康防护,再到小朋友应该重视的牙齿、口腔、手足口等知识,帮助小记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陪同孩子来参加活动的邓钰琛妈妈说:“孩子放假在家,饮食卫生更得注意。这堂课让他们知道了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太值了。”
有奖问答 获得健康密码
“食品安全五要点有哪些?”“高温来袭,哪些食物不能多吃或者最好不吃?”……活动临近尾声,开启有奖问答环节。不过,这些问题可没有难倒细心听讲的小记者们,大家踊跃回答。
随后,小记者抛出了一大堆问题,如塑料杯子能否直接接热水、食物放到冰箱里能否延长保质期等等。全程负责带领小记者学知识的公共卫生科科长梁红云一一耐心解答并强调,挑选食品要留心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坚决不吃过期、腐烂食品;炒菜、炒肉要炒熟,隔夜饭最好不吃;冰箱不是万能箱,食品要按标准贮存,务必在保质期内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疾病有重要意义。小记者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预防疾病的知识,还体会到了疾控工作的辛苦和疾控人的奉献精神。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张雨彤感慨:“我们身为小记者,要争当‘疾控小卫士’,把健康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在平时生活中,要少吃油炸食品、少喝饮料、拒绝三无产品,生食与熟食要分开存放。多关注食品健康与相关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胜于治疗。”
通过本次疾控中心之旅,可切实帮助小记者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树立健康的疾病防治观念,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学习掌握疾病预防知识,让健康常伴你我。市疾控中心主任张重辉表示:欢迎更多的临汾少年走进疾控中心,了解疾控中心,学习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做贡献!
记者 赵俊 闫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