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勤正在为小记者们讲解印染知识
临汾新闻网讯 一块块色彩鲜艳、工艺考究的花布“穿越”而来,静静“讲述”一段逝去的时光……11月30日,市群艺馆“平阳印染布艺”民间艺术精品展,令110名临汾日报小记者震撼不已。他们不仅领略了精湛的非遗技艺,还了解了家乡深厚的民俗文化。
“哇!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精美的花布。花纹是怎么印上去的?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步入展厅,小记者们不禁好奇地发问。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郭素勤告诉大家,平阳印染布艺是昔日流传在平阳地区的一种传统印染工艺,在民间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内容包括套色彩印花布、蓝染花布和植物染色等工艺,它以大、小包袱皮和桌裙、门帘等生活用品为主,题材有花鸟、鱼戏莲、龙凤呈祥等,从设计、制版到印染,全部采用纯手工技艺。
为了让这朵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奇葩,经过岁月漂洗后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郭素勤长年深入民间探寻走访,挖掘整理这项传统工艺,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此次展出的近百幅平阳印染布艺作品中,有些是她的藏品,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有些是她的作品,见证了她坚守和传承非遗的决心。
跟随郭素勤的脚步,聆听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小记者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记者潘坤益感叹:“展厅里的花布、手摇纺车、老式缝纫机等,让我们重温了老一辈人日常劳作、生活的场景,对非遗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的革新,传统手工印染花布技艺逐渐被淘汰,郭素勤却舍不得放下这门老手艺。她动情地说:“探究被历史尘封的老手艺意义深远,这些老手艺牵系着一个民族上百年来的文化血缘,是一个民族的根,更是支撑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素勤与她的“非遗”之路,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小记者们。小记者王华魁有感而发:“通过郭老师的讲述,我才知道我的家乡临汾历史文化灿烂,有着数不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印染布艺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需要更多人去继承。我会将学到的非遗文化知识传播出去,让小伙伴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对于平阳印染布艺,小记者们表现出浓厚兴趣,令郭素勤颇感欣慰:“传承非遗,从娃娃抓起,把老花布染出新时尚,让老工艺绽放新光彩。”
记者 李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