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临汾农业农村工作积极应对新常态,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通力合作,奋发有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粮食生产总量保持稳定
我市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总量”的总体思路,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巩固强化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大力推广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中低产田改造、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技术推广、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等措施,狠抓粮食生产。据统计,我市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23.615亿公斤,完成任务18.2亿公斤的129.8%。其中,小麦产量达到10.72亿公斤,秋粮产量预计可达12.90亿公斤。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据统计部门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61元,比上年同期的6538元增加523元,增长8%。
现代农业投资任务超额完成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现代农业涉及210个项目,投资累计完成38.44329亿元,完成省定任务的116.5%,提前并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卓有成效
2015年,临汾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围绕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加大推进力度,狠抓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全市总投资24.79亿元,完成率为137.7%,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15年,我市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投资24.79亿元,投资完成率142.5%。其中,美丽乡村“三级联创”活动,省、市、县三级示范村计划投资任务0.6261亿元,目前共完成投资5.11亿元,超额完成了4.49亿元。其中省级示范村完成投资2.06亿元,35个市级示范村完成投资1.44亿元,县级示范村完成投资1.61亿元。完成传统村落建档9个,完成保护规划编制4个,传统民居保护修复、历史院落维修8处。
特色产业发展良好
我市坚持发展特色,建设精品,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三个百万亩”基地规模稳步提升。2015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7万亩,蔬菜播种总面积达102万亩,总产量35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达到32.33万亩,占蔬菜总面积31.7%;改造老果园面积10万亩,新发展水果面积10.5万亩,水果总面积达200.8万亩,总产量达122.8万吨,比去年增产11万吨,增幅9.86%,总产值达50.5亿元,突破50亿元大关;新增中药材面积24.95万亩,中药材总面积达210万亩。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稳步推进
全市已确定的24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村项目申报和审批工作已全部完成,已确定7个“一县一业”基地县19个建设项目,全部通过了评审,并已批复。
农产品加工销售良好
临汾市充分运用、发挥政府贴息贷款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用地、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建设生产、加工、销售、市场、服务新型农业综合功能区,农产品加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澳洲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企一农业有限公司、山西弘沃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3家企业成功上市。2015年,全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73.05亿元以上,完成71亿元任务的103%。
土地确权工作超额完成
2015年5月底,完成了航拍采集正射影像图面积20275平方公里,被质检单位检测为优等,全省第一家通过全面检查验收;8月上旬,完成了17个县(市、区)测绘公司招标工作,确定了30家测绘单位、分为80个标段,驻村开展测绘工作,现已完成外业测绘面积458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260万亩的176%,内业处理完成433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260万亩的167%;1003个村进行了第一轮公示,完成省定任务的102%,57个村进行了第二轮公示。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顺利完成
我市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共计1.42万人,市农委承担82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868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4100人,引领带动性250人。截至2015年11月底,已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2015年制定并印发了《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专项监测工作方案》和《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2015年完成检测蔬菜样品1659个,合格率达98.41%;水果样品120个,全部合格。市农委印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挂图1000余份,发放到生产基地。
“三资”清理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全市共有4453个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参加了清理整治,共发现问题23517个,问题整改共涉及各类违规资金10.6亿元。共移交纪检监察、司法部门问题线索463件,现已处理处分540人。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全市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组织检查验收已基本结束。
(赵文红)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