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天10月17日是第三个全国扶贫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吹响决战贫困冲锋号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扶贫重点亮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确保我市脱贫攻坚年度战役首战告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省下达我市减贫任务为6.5万人、122个村。结合“十三五”脱贫摘帽的总体规划要求,今年我市需要减贫7.77万人、182个村,才能按年度计划完成贫困县、贫困村的摘帽。5月底,已将调整后的减贫指标分解下达各县(市、区),并签订了2016年脱贫责任书。目前,我市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到年底将全面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光伏扶贫
光伏扶贫工程是我市在扶贫投入机制方面的一个创新,也开创了全国扶贫的一个新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能源局的高度认可,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新时期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我市的光伏扶贫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目前“临汾模式”已成为全省、全国的典范。2015年,我市规划启动了127座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截至9月底,全市建成并网运行100座,累计发电550余万度,已累计结算发电收益80余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
2016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13人,同步搬迁人口2827人。今年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于6月、7月、8月先后三次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度会,有力推进了这项工程的实施。截至9月底,今年有搬迁任务的10个县,集中安置点已开工187个,竣工22个;分散搬迁已落实952户、3349人。
●金融扶贫
2016年省下达我市的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任务为21210万元。截至9月底,10个贫困县已累计发放小额信贷9579万元。扶持带动贫困农户、扶贫龙头企业以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为主导,扶贫成效十分显著。隰县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尤为突出。在省市扶贫、金融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下,该县信用合作联社秉承“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的经营理念,与扶贫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正反双向推荐、示范试点先行带动的强力举措,金融扶贫成效明显,累计发放贷款6256.78万元。
●企业产业扶贫
2016年,省下达我市的企业产业扶贫投资任务为24亿元。截至9月底,全市落实企业产业扶贫项目达123个,项目涉及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标准化种植、规模养殖、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光伏发电、农业综合开发、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7.49亿元。
●电商扶贫
我市大力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永和县、隰县各建成10个电商村级服务站,为我市电商扶贫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4月27日至29日,市扶贫办与市委组织部共同举办了市直农村“第一书记”电商专题培训班,共计100余人,全面提高了第一书记履行岗位职责、精准扶贫和发展电商扶贫的能力。5月12日至17日,市扶贫办、市委下乡办组织市直80余家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近100人赴浙江杭州、丽水进行了农村电商培训。
●生态扶贫
按照省、市领导的批示,市扶贫办积极与潞安集团沟通对接,达成在我市发展10万亩油用牡丹产业项目的合作意向。同时,把光伏产业与林业、养殖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广光伏板下构树种植发展模式,启动了汾西县、蒲县两县的联合试点工作,着力打造有质量、可持续的扶贫模式。
●中证扶贫板、消费扶贫
推进中证扶贫板和消费扶贫是我市扶贫模式的又一重大创新,主要是打造临汾精准扶贫新模式。中证扶贫板9月12日正式上线,我市5个国定贫困县的县域县情、9个产业项目、8个消费扶贫产品在扶贫板上进行展示,3个贫困县与证券公司已进行结对帮扶,线下报价系统协助华西证券、江海证券、财富证券与我市进行对接。同时,全面启动了消费扶贫工程。目前已编制完成消费扶贫认证标准,我市已有4家企业通过消费扶贫认证,同时启动了优质农产品的消费扶贫产品认证工作。
●就业培训
在全市扎实开展了千村万人就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截至9月底,千村万人就业培训已完成134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完成1939人。蒲县严格组织落实千村万人就业培训,开设的专业巧巧工艺品加工,培训100余人次,参加培训的主要是农村贫困留守妇女,经过专业手工艺品培训后,全部安置就业。企业主动与就业人员签订就业合同,贫困留守妇女经济收入有了保障,就业难题也解决了。
●干部驻村帮扶
组建了第28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其中,市直163支,县直841支,共帮扶998个村(含6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了全市17个县(市、区)。在全市建立起了单位包村、领导包带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两包三到”联动帮扶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第一书记
我市共选派912名“第一书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对“第一书记”严格考核、动态管理,真正成为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的“主导者”,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据统计,“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开展民情民意调查1万余次,记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8000余个,撰写调研报告1025篇,编制6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2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56个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订29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方案。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全年各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做扎实建档立卡相关数据的清洗完善,督促县、乡、村三级抓好脱贫攻坚挂图作战工作的落实,大力推进各项扶贫工程的实施,确保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光伏扶贫方面,启动70座村级电站招投标和项目建设工作。易地搬迁方面,加快推进移民工程实施进度,到年底主体完工达到40%以上。企业产业扶贫方面,对新增的投资额度较大、带动当地贫困农户增收效果明显的企业产业扶贫项目进行重点督促。金融扶贫方面,加大小额信贷的发放力度,为贫困户脱贫增强造血功能。电商扶贫方面,积极培育扶持已建成的20个电商村级服务站,逐步扩大电商扶贫覆盖面。中正扶贫板、消费扶贫方面,推进贫困县、扶贫龙头企业和产品在扶贫板展示,做好消费扶贫认证标准的备案申报以及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干部驻村帮扶方面,进一步督促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帮扶措施。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我市脱贫攻坚“123456”工作思路:即一个目标、二个全覆盖、三位一体、四个强化、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具体来讲,一个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个全覆盖”就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和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全覆盖;三位一体”就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四个强化”就是强化领导责任、强化精准扶贫、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五个一批”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
全市贫困状况
临汾市是山西省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市17个县(市、区)共有10个贫困县,其中,大宁、永和、隰县、吉县、汾西5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宁、蒲县、浮山、安泽、古县5个县为省级贫困县。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我市吉县、大宁、隰县、永和、汾西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列入吕梁山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山西省吕梁山片区贫困县最多的地市。目前我市共有8.5万贫困户,23.7万贫困人口(包括临汾开发区)。2014年建档立卡全市有662个贫困村。2015年我市贫困村减少60个,目前全市还有602个贫困村。(佚名)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