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靠旅游解决农民就业,靠旅游脱贫致富,靠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正成为我市扶贫事业的生力军。乡村旅游扶贫,意即针对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受惠对象,利用当地现有的或通过挖掘有开发价值的、潜在的各种“乡土性”资源来发展旅游事业,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带动整个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一种开发式扶贫手段。我市是全省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在全市的贫困村中,大宁县道教村、扶义村,永和县东征村、石家湾村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的乡村旅游扶贫村,吉县克难坡村和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是32个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为此,市旅发部门制定了《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深度贫困县乡村旅游重点村帮扶方案》,指导吉县、永和县制订了旅游扶贫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其中,吉县将克难坡村与壶口联合打造壶口小循环圈,克难坡至大圪塔旅游公路已开工建设。今年,我市完成了吉县壶口镇克难坡村、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大宁县二郎山和道教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市旅发部门组织洪洞大槐树、尧庙——华门、隰县小西天、吉县人祖山4家景区和国旅、山西梦之源、天元、夏日4家旅行社,对我市深度贫困县4家重点村进行帮扶,组织大槐树旅行社、淼源、洪洞航天、友邦等旅行社对克难坡进行帮扶,并为这5个村编制招商引资项目,邀请旅游企业负责人到乾坤湾景区踩线,规划设计乾坤湾一日游、两日游线路。如今,永和县东征村34户农家乐首批投入运营,半年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收益15万元,户均增收4400元;石家湾村通过鼓励支持发展养殖业,培育了一批具备脱贫条件的贫困户14户39人,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记者在一份《临汾市旅发委2017年 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中看到,市旅发委确定了40个贫困村,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开发重点。而在《临汾市旅发委旅游企业对口帮扶实施方案》中,则确定了20余家旅游企业对贫困村进行帮扶。时值年终岁尾,盘点今年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我市注重强化乡村旅游组织领导和典型引路的作用,为此成立了“临汾市旅游扶贫领导组”,统一领导全市旅游扶贫各项工作。指导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加大乡村旅游项目的包装和招商推介力度,把乡村旅游纳入宣传促销年度计划,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工作。今年山西省旅发大会后,我市组织全市17个县(市、区)的旅游局长赴安泽实地观摩乡村旅游工作,汇报下一阶段发展思路,推动了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是制约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沿黄四县中,三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是全市贫困人口相对聚集、旅游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经过市旅发部门与交通部门多次协调、沟通,完成了《沿黄扶贫旅游公路规划》的编制工作,沿途规划了骑行道、步道,停车场、驿站、观景台、露营区等乡村旅游要素。10月13日,我市启动了《沿黄扶贫旅游公路规划》的启动区——永和县旅游公路建设。此外,大宁县启动了二郎山旅游公路基础设施一期建设,吉县启动了人祖山西线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和克难坡至大圪塔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尧都区启动了彩虹桥至仙洞沟旅游公路快速通道、尧陵到尧庙旅游公路建设工程,曲沃从今年8月1日至11月31日期间大战120天全力推进景区连接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古县长临高速县城至旧县段引线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政府主导、企业帮扶,我市各地各显神通,激发了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市旅发部门一边指导乡村旅游景 区抓住特点、拓宽思路、开展自身建设,一边组织动员全市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饭店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以客源输送、优先就业、景区带村等形式帮助发展乡村旅游。古县牡丹园景区在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为景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就业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景区出资帮扶成立了古县丹韵三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鼓励贫困户入股,通过开展民俗表演活动,使贫困户领取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分红。安泽县则指导小黄村、飞岭村、小李村分别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特别是杜村乡小李村以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为基础,开展了野外拓展训练、真人CS基地、户外攀岩等拓展基地建设,3个村7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都在3000元以上。与之相比,吉县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帮扶,要求壶口、人祖山等景区在开发建设中优先考虑景区周边贫困户劳动力参与景区环境维护、设施管理、景区建设、餐饮住宿服务、旅游产品销售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壶口镇贫困人口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的贫困人口有500余人,人祖山景区现有员工256人,其中农村人口237人,90%来自周边村镇,直接带动贫困农户60余户,间接辐射带动农户170余户。隰县以特色农产品实现帮扶,投资700余万元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阳德村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并于4月份举办了第七届玉露香梨花节,9月份举办了第二届玉露香采摘节,使阳德村成为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的主会场。同时于8月份在陡坡乡辛庄村举办了第二届海棠果采摘节,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乡宁通过定点采购的方式进行帮扶,其中,云丘山景区与周边390余户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农村合作社,实行公司+农户增收计划,同时实施专门帮扶残疾人“手心翻转”计划工程。
云丘山景区和戎子酒庄在运营和工程项目建设中,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117人,泽翔庄园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13人务工,玫瑰庄园直接带动贫困户38户务工,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致富。日前,云丘山又与尉庄乡部分村委签订土地流转项目,共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50余户。洪洞县组织旅行社踩线,将秦壁生态园、福润苑生态园、天泽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旅游点纳入地接线路。永和县邀请省、市旅游企业负责人近百人,分两次到乾坤湾景区踩线,规划设计乾坤湾一日游、两日游线路,带动周边群众农副产品的销售。阁底乡东征村、马家湾村、石家湾村、奇奇里村均已被纳入全市乡村旅游典型村。
回望2017年,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已然成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早在年初,市旅发部门就规划编制了“节奏之旅·炫动临汾”主题节庆手册,全年计划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40余个,其中近一半以乡村旅游为主题,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旅行社对外推介营销,推动了贫困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据统计,安泽县先后于4月12日和9月27日举办“乡约黄花岭·祈福药王山”第一届安泽县黄花岭乡村旅游月和“山水太行·休闲安泽”旅游月活动,全县7个乡镇同步举办主题节庆,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游客140.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72亿元,村集体收入达215万元,带动324户贫困户参与,收入60.75万元。吉县先后在五个乡镇举办了“苹果采摘节”“厚川味道”“苹果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活动,各乡村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农民增加收入300余万元。曲沃县于今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域旅游晋都行”活动,其中,景明村——诗经故里,西海村现代农业、磨盘岭,南林交村龙泉寺等,带动村旅游经营管理户60余户,乡村旅游从业人数500余人,增加就业岗位200余个。乡宁县利用光华玫瑰基地和双季米槐基地、双鹤核桃产业基地、谭坪苹 果基地、枣岭花椒基地、昌宁北垣葡萄基地、西交口翅果油树基地等特色农业园区优势,积极引导周边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餐饮业,初步形成了“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新业态。此外,霍州市举办了以“人祖娲皇·祈福状元”为主题的古庙会,发展贾村周边区域的乡村旅游;大宁县在今年2月、4月分别举办了黄河仙子祠“祈福节”和“宁乡净土、十里桃花、大美好春光”桃花节等。
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为根本,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贫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据了解,我市共计有隰县城南乡七里脚、黄土镇义泉村、陡坡乡陡坡村,吉县克难坡村、中市村,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6个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项目。其中,隰县的3个富民工程由隰县发改委以隰发改经信发(2016)27号文件批准建设,于2016年9月13日进行了公开招标。上述三个项目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验收中。在吉县的两个工程项目中,克难坡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已完工,总投资121万元,完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和水冲式厕所、停车场等工程;中市村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因旁边道路建设影响,现在收尾阶段,已完成投资120万余元,目前,正在进行游客服务中心和水冲式厕所的建设。永和县为阁底乡东征村旅游富民工程总投资161万元,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400平方米,停车场1200平方米,挡土墙75米,给排水等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地勘、可研、土地、环评、施工图纸已完工,已拨付工程预付款48万元(中央资金),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封顶,挡土墙已经建设完工。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