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重拳狠打假劣农资

2019-03-18 16:54: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常言道,“农民误用假种子,辛苦种田泪洗面;农民错用假化肥,庄家遭殃更费钱。”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广大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3月12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2019年农资打假工作会议,对严厉打击假劣农资的实施细则进行了“逐一播报”,其中“严厉打击”“严防重惩”等关键词贯穿会议全程,农业执法部门要扎根深入基层,持续打击假货不留死角。

  狠抓监管实行“严防重惩”

  雷霆出击,净化农资市场。回看2018年我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执法部门认真履行农资打假牵头职责,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737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门店2687个,查获问题农资101555.35公斤,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农资案件168起,罚没款55万余元,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如何萎缩假劣农资的制售现象?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执法部门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时节在春耕、夏播、秋冬种季节地毯式全面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

  持续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无证生产经营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农资质量抽查,实施“进百店抽百样活动,把质量监督抽查通报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作为监控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对频繁出现抽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我市农业执法部门会被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控。

  狠抓对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经营、流动商贩无证无照经营、团伙“忽悠”式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重点打击在蔬菜、水果、中草药材上违规使用农药等行为。

  严管对农资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和种子备案制度,严厉打击走乡串户的非法游商游贩,规范线上农资经营行为,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劣农资和限制使用农药等违法行为。

  加强农资经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农资经营档案和销售台账,督促指导农资经营者认真履行农资进货查验义务,避免采购和销售非法农资。

  严查严办各类违法案件,对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和产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对制售假劣农资、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案件,一查到底,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对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移交公安机关,有效震慑不法分子。

  部门联合重拳严打假农资

  面对农资打假行动,有了“好计策”更需要多部门的强强联合,有序规范农资市场。今年,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临汾市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这一办法的实行,有效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使其更好地发挥警务合作优势,实现通力合作,切实打好打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攻坚战、合成战。

  与此同时,这一办法实行,切实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效率和防范打击能力。对进一步畅通日常联系、信息交流、情况通报、检测鉴定、案件移送等合作渠道,及时通报、移送案件线索,及时介入收集固定证据,及时做出鉴定检测,形成农资打假治理的整体合力。

  专家剖析“农资馅饼”之说

  有人说,农资打假固然重要,提高农民防骗意识更是关键!那么,面对花式包装以假乱真,农村消费雾里看花。假货傍上大名牌,村里充斥山寨货。如何让广大农民练就“火眼金睛”,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呢?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执法队队长杨清表示,“知晓农资忽悠的手法,能让农民慧眼识破假农资骗局。”他讲道,忽悠团目前主要的忽悠手法有:名义上是技术培训、专家讲课、扶贫补贴、新产品推广、厂家让利、产品试验等,吸引农民参与,随后进行“洗脑式”宣传,然后再施以小恩小惠,赠送家用电器、米面油等产品。总之,忽悠团会千方百计让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而且这些所谓的“专家”常常居无定所以流动为主。只要你的钱一装进他们的口袋,他们就达到了最终目的。而且以近几年的现实案例分析,这些类似的忽悠团更是年年推出“新骗局”,比如以请专家讲课为由免费请农民吃饭,实则最终的落脚点仍是低价购农资;更有大胆骗子假借当地农业专家为名想方设法骗取农户信任,再私自将农资以假乱真,混淆农民视听,以赚取暴利。

  对此,杨清提醒广大农民在选购种子、农资时要选择正规销售网点采购,加强对假种子、假农资的识假、辨假能力,增强维权意识,购买农资后要主动索要票据,做到有据可依,方便日后维权。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检举揭发涉假线索,以便执法机关及时予以查处、打击。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