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2019-12-13 09:09: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实际,对标中央、省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总要求,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加快推进“8+3”农村改革任务,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

  加快推进深化农村八大改革。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已经结束,全市对列入市场监管部门经营异常名录的4278个合作社,进行了分类处置;全市认定省级示范合作社47个,认定市级示范合作社47个;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确权“回头看”,全市共整改759个村、672个村民小组、13320户、73252.2亩承包地的确权“回头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目前已完成确权面积665万亩,确权完成率达99.7%;签订土地承包合同702500份、颁证698505份,合同签订率、经营权证书颁发率分别达99.7%和99.4%。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市今年6月被确定为省级整市推进试点市。当前,全市3173个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提前完成了省下达年度任务,有1262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重点加强农业保险落地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粮食类农业政策性保险入保面积406.28万亩,畜牧类农业政策性保险入保头数52.92万头。特色农业保险入保面积48.64万亩。今年全市粮食类农业政策性保险受灾面积96.94万亩;畜牧类农业政策性保险受灾头数0.57万头;特色农业保险受灾面积6.864万亩。全市种植业政策性保险预计赔付金额 21599.3万元,现已赔付6606.91万元;全市养殖业政策性保险预计赔付金额744.28万元,现已赔付709.39万元。五是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依托“五位一体”模式即“专家+基地+农技人员+示范主体+辐射户”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实现农技服务与生产需求有效对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链条的衔接;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探索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中公益性机构与经营性组织的融合;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完善农技推广服务市场化机制,探索农技人员合理取酬制度。被列为省级基层农技人员分配机制改革试点县的洪洞、曲沃,已率先开展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六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编制完成了《临汾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乡风文明专项规划》,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之路。全市17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开展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七是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全力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统筹协调、有机衔接,重点推进干部理念、发展规划、扶持政策、特色产业、基础建设等相互融合,“1+5”乡村振兴规划已经出台,涌现出一批如汾西洪昌、大宁花卉、蒲县茂州等产业扶贫带动主体,成长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其中汾西洪昌进入了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并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称号。举办吉县、永和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总投资达22.5亿元。组织汾西、大宁、永和农业农村局参加了全省今年拟摘帽县产业发展研判会。举办、组织10个贫困县企业(合作社)参加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积极拓宽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八是健全支持有机旱作农业和城郊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杂粮、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向优势区集中,统筹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及城郊农业发展。在有机旱作农业上,印发了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打造1个省级整体推进县、7个省级封闭示范片和12个市级封闭示范片。目前,整体推进县、封闭示范片都在有序推进。积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和有机旱作农业典型示范,充分发挥推广引领作用。

  实现了三大突破。着力聚焦现阶段农业农村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重点在“农业生产托管”“购买式服务”“农业特色保险”三种模式推广上取得突破。一是在农业生产托管上取得新突破。自2017年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以来,洪洞县总结的“五位一体”模式(菜单式指引、合同式托管、保姆式服务、管家式经营、网格式管理),2018年入选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十大典型模式,该县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国农业社会化培训班上作典型交流发言,2019年9月在全国农业社会化现场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是全国唯一县级连续3年大会交流发言单位;翼城县“三级体系强组织、四化建设保服务、五个降减重落实”模式2019年9月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第一批20个典型案例,系全省唯一;曲沃县“全程服务、集中实施、专业管理”模式,以及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种服务主体实施农业生产托管的“特色”做法,得到了全国知名专家推崇,并被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2019年,全市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实现了17个县(市、区)全覆盖。二是在购买式造林模式上获得新突破。认真总结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经验,今年在全市10个贫困县探索推广购买式造林、造地、修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及养护管理等模式,切实让山区县贫困农民享受到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带来的红利,这项工作已在山区县全面铺开。三是在特色农业保险上求得新突破。针对全市特色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影响农民增收的情况,在全面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围绕苹果、梨、核桃、红枣等经济作物,在吉县、隰县、永和、乡宁、古县5县先行先试。(吴临平 褚艳辉 赵文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