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涧沟村:生态养殖闯出小康路

2020-08-13 09:06: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涧沟村生态养猪场

  临汾新闻网讯 沟沿下挖洞成窝,荒地上植树增绿,林子里养猪致富,村民们入股分红。去年4月份以来,襄汾县邓庄镇涧沟村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小康之路。近日,记者走进养猪场,采访了该项目的策划者和带头人——涧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国茂。

  荒沟变身致富沟

  进入村庄后,车子沿着一段土坡路下到一条沟里,路的尽头就是村里的养猪场。

  杨国茂站在猪栅栏边,一边叫唤,一边用木棍敲打栅栏上的钢管儿,霎时间,大大小小200余头藏香猪,从山坡上、泥坑中、松林间、猪窝里,像千军万马发起冲锋一样飞速地奔涌而来,杨国茂看着颇具规模的猪群,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站在猪场旁,他俨然发号施令的将军,也因此被村民戏称为“猪司令”。

  “前几年,村里有不少闲置的荒地,既可惜又无奈,后来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如何让荒坡、荒沟披上绿装。去年,又考虑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杨国茂说,“经过多方考察,我们决定发展生态养殖。”

  养猪之前,涧沟村通过荒坡地承包,让100亩荒沟荒坡披上了绿装。如今,2016年种的白皮松、雪松、金叶女贞等20000余棵树苗已经葱茏一片,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猪场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大片荒坡地,高低不平,有沟,也有坡,现在无法种树的沟沿、坡头上长着不少酸枣、构桃等杂树,其他地方则种着成片的白皮松、雪松等。现在,猪群或在一片宽阔地带活动,或在低洼处的水坑里“泡澡”,或在树林里自由地吃草。

  “以前这地方是荒沟荒坡,没人能看上,种粮费劲难收获,种树干旱成活率低,管理难度也大。”村委会主任王永合说,“如何利用,村‘两委’想了许多办法,也进行了很多探讨和争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致富路!”

  思路拓宽致富路

  思路决定出路。荒坡绿了,杨国茂又想着让这片荒坡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他通过咨询专家、查阅资料、外出考察,把增加集体经济的想法变成了行动。

  “种植增加了绿色,养殖增加收益,养殖养什么,我们一样样进行了分析和考察,最终决定养猪。”杨国茂说,“如何养猪也是一门大学问,挣了谁都高兴,赔了怎么办?经过电话咨询等,我们专门跑了一趟山东。”

  2019年4月,杨国茂带领考察成员从山东带回了第一批猪,共32头,其中30头母猪,2头种猪。这批猪不是普通的猪,是适合散养的藏香猪。

  藏香猪为放牧型猪种,以食杂草和树叶为主,体格健硕,心肺功能特别发达,善于奔跑,具有极强的抗病力和抗寒力,适合农家果园、林地、杂草丛生的地方圈养或放养。

  “荒坡地围起来就是猪场,山沟下挖洞就是猪舍,田里的杂草、红薯叶、收割后的玉米秆、酿酒后的酒糟、豆腐渣都是食料。”杨国茂介绍,“藏香猪放养的林地为猪提供了天然的草料,猪既清除了杂草,拉下的粪便又为林地提供了天然肥料,实现了生态循环,也增加了种植和养殖收益。”

  分红带动群众富

  藏香猪开始养殖后,不仅解决了几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通过入股分红,带动了部分群众增收。

  “我们与山东厂家签订了收购合同,所有藏香猪按照合同价收购,这样既保障了我们的收入,也给村民吃了‘定心丸’,只要一门心思养好猪就行。”杨国茂介绍,“如何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如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经过村‘两委’班子商量和讨论,制定了入股分红的管理办法。”

  “今年5月份,养殖规模扩大,并且有了养殖收益后,村干部鼓励我通过入股分红获得更多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秦军科说,“我跟同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刘国良每人入股5000元,按目前情况预计年底可分红2500元左右。”

  据了解,通过自愿入股的方式,藏香猪养殖场已经吸引了梁志胜、王晓刚等7户村民入股,入股资金12万元。通过入股资金,一方面可以扩大养殖规模,另一方面也为入股群众带来了分红收益。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头,并再吸引部分村民入股。”杨国茂介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可以增加部分劳动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能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 张春茂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