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东池村:勤劳过上好光景

2020-11-12 09:21: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古县南垣乡有个东池村,这些天,快递车天天往村里跑,原先的贫困家庭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夫妻档,依托电商将乡村的农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这户男主人叫孙登文。多年前,他因股骨头坏死,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入不敷出,地头的活计也全都压在妻子孔广琴的肩上。眼瞅着孩子长大要成家,孙登文夫妻二人琢磨着要脱贫,他们不想把穷帽子当作“传家宝”。

  可干啥能脱贫?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8亩果园和10多亩玉米地。但因为不懂果树管理,苹果品相差,夫妻二人再实诚再擅长推销,还是引不来客商的光顾。

  2016年,孙登文夫妻迎来了新机遇。驻村工作队带着“好技术”和致富产业来了。夫妻二人最为积极,学技术第一个到场,不懂就问,学了立即实践。一来二去,他们最先成为全村果树技术管理的“大能人”。

  有了技术做支撑,苹果从品相、口感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好产品咋销出去。这一回,孔广琴有了新想法。她想走出去看看村外的世界,她想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17年的夏天,孔广琴的苹果参加了省里的“好网货”评选。第一次上省城参加“网货”比赛,孔广琴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工作组要其准备视频、PPT等产品介绍资料,她听得云里雾里,完全摸不着头脑。她只知道背着苹果作推介。这一回的经验,让孔广琴明白,老旧思想要不得,农产品销售必须借助现代化的力量。比赛一结束,孔广琴下狠心买了两台智能手机。她要跟上社会的发展,用电商方式将自家的农产品推销出去。

  这年的冬天,孔广琴又一次前往义乌学习电商销售知识,为今后的电商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从拍照片到作视频、再到总结产品“代名词”。2018年春天,孔广琴开启了电商深入的学习与实践,他们把诚信当作压舱石,所售农产品确保质量安全,绝不缺斤短两;把信誉视为整容镜,若在邮寄过程中,农产品有损伤一定负责到底;把舍得变成常态化的“生意经”。

  “华山路一条,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孔广琴告诉记者,既然认准了电商,就要一走到底,从2018年全年电商出货3万元到2019全年销量突破30万元,这一翻身仗让全家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

  在销售的路上,夫妻俩用诚信积累顾客;在业务拓展的路上,夫妻俩还时时不忘产品研发。去年秋天的一次外出学习,孔广琴看到运城有一家合作社,加工的苹果干着实好吃,她便萌生了想法。于是她先买回果干品尝,再添置小型烘干机初步尝试加工,出了产品,他们先免费赠送给顾客品尝。一次小小的舍得换回顾客的认可。后来小型的烘干设备已无法满足销量,设备升级又让夫妻二人赚得又一桶金。

  在孙登文看来,果干的加工也是苹果产业升级的一部分,村里果园的商品果被客商选走,非商品果的销路又打不开,通过烘干变成果干一举多得。现下,电商销货量大,夫妻二人还搞起了收购,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村里的果子、谷子等农副产品。如今,村里的乡亲也跟着孙登文家的路子走,诚信经营,良心种地,把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尝到了奋斗的甜头,孙登文夫妻犹如脱胎换骨。孔广琴说:“贫穷不可怕,怕的是精神委顿、等靠要。脱贫就是要靠技术和知识,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行。”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