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与农机装备,发展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推动智慧农机示范应用,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创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注重培养农机实用型人才,为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在平川县建设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在丘陵山区县建设玉米、马铃薯、谷子、豆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着力解决机械化薄弱环节和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瓶颈”,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建成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林果业、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探索机械化解决方案,重点引进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及配套设施,实现全面机械化重大突破。
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在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予以倾斜,推进我市农机装备产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吸引省内外农机装备企业在我市投资建企、合作建厂,享受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
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与农机装备。围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和畜牧养殖、林果、蔬菜、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大力支持精准施药、高效施肥、中药材采收、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农产品烘干、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发展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大力发展秸秆还田离田、深松整地、探墒播种、坐水播种、地膜覆盖等机械化有机旱作技术,加大作业补贴力度,重点推进农机深松整地、机械化生态保护、机械化免少耕播种、农田“宜机化”改造、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促进农机集成技术和农艺融合。
推动智慧农机示范应用。推进“互联网+农机”,建立市级“智慧农机”管理服务平台,完善省—市—县互联互通“智慧农机”管理服务系统,促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实现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农机农资、网购团购等信息化服务,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逐步实现市、县“智慧农机”服务平台全覆盖。
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在粮食生产重点县,扶持建设粮食加工机械化集中处理和集中干燥中心;在中药材、食用菌和果蔬种植重点县,加大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环节配套机械的扶持力度;在丘陵山区,新建、扩建一批杂粮、油料作物等农产品高标准加工点,加快现有农村油坊磨坊加工装备技术的改造升级。围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突出药茶产业机械化发展,实现药茶加工的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和农机大户示范培育工程,引导技术、资金、政策等持续向新型农机经营主体聚集。推广洪洞、翼城等农业生产托管模式,鼓励农机服务主体(农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及农业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
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设施条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田“宜机化”建设推进行动,解决大中型机具进地作业困难的问题,改善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条件。支持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以及作物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等设施用地,按规定落实设施农业用地相关政策。
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组织基层农机人员走出去开展岗位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建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