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红崖渠村:红枣带来红火日子

2022-11-24 10:10: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每年红枣收获后,是永和县望海寺乡红崖渠村村民辛清平最忙碌的时候。他一边收购红枣,一边加工红枣,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圆了致富梦

  “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书本费都掏不起,那时候我就立志,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摆脱贫穷,让家人过上殷实的生活。”辛清平介绍。

  红崖渠村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个世代盛产红枣的地方,也是辛清平出生的村庄。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少则几十株多则上千株的红枣树,靠着红枣过日子。每到收获季节,红枣压弯了枝头,黄河之水的浑黄与枣林之地的红绿构成了一幅红黄绿交织的美丽景色。

  童年时期,家境的贫寒让辛清平内心产生了自卑感。作为家中的老大,辛清平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来到自家枣园里学习嫁接、修剪、管护等技术,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一家人守着十来亩地的枣树,生活依然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尤其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眼看着一颗颗红枣掉落并烂到地里,他跟家人一样伤心又无助。

  20岁时,头脑灵活的辛清平开始了红枣的收购。他把本村村民的红枣按市场价格收购,等到城里来了收购者再转卖出去,从中可以赚得一点点收益。收入虽然微薄,但给了他很大信心。后来,辛清平扩大了收购范围,从本村扩大到本乡再扩大到其他乡镇,把红枣按品种进行分类,按不同价格进行销售,满足收购商的不同需求。随着客商不断增多,收入也逐年增加,辛清平实现了儿时的致富梦。

  延伸产业链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自己家的条件变好了,我就想着带动身边更多的乡亲一同致富。”辛清平说,“人不能忘本,不能忘了曾经给予我帮助的父老乡亲。”

  凭着掌握的信息资源,辛清平决定开办红枣加工企业。2005年,他赴外地学习红枣加工技术,同时学习创办企业的经验。经过一年的学习与考察,他掌握了核心技术,于2006年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厂房,引进了清洗器、烤房、烤炉等专业设备,创建了占地700平方米的永和县浩民红枣加工厂,成立了永和县浩民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为本村4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2006年后半年,辛清平加工的马牙枣、烤枣、蜜枣、枣夹核桃等种类丰富的产品,逐年销往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提高了广大村民种植红枣的积极性。

  2011年,辛清平与朋友合伙在新疆租种了280亩枣林,并建起了收购站。2012年,他们种植的红枣产量逐年递增,4年间产枣500余吨,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在外获得了良好收益,但是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挂念着家乡的群众。”辛清平说,“2015年底,离开家乡4年后,我回到了家乡。”

  带富更多人

  “回到家乡后,村里人只要打电话要求收枣,我就安排人上门收购,大批收购的红枣堆满了院子,急得我经常失眠。”辛清平介绍,“乡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提供了场地,县、乡政府积极为我提供资金贷款,支持我进一步扩大加工厂生产规模。”

  目前,浩民红枣加工厂拥有8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车间,200平方米冷藏库和500平方米成品库,合作社还拥有自己独立的化验室和产品研发室,还有5个全自动双循环的烘干房、5座加工马牙枣火炉。新建成的浩民红枣加工合作社为80余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浩民红枣加工合作社加工的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通过‘合作社+基地+农场+市场’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转变。”辛清民表示,“现在我们合作社带动了3个乡镇1000余农户发展红枣种植产业,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红枣系列产品品质,提升‘永和红枣’品牌知名度,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