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振兴崛起新篇章
——访翼城县县委书记杨春权
记者 安月琦
翼城县县委书记杨春权就历山旅游路建设进行调研。 姚冬娟 摄
“全市‘一盘棋’,聚力‘345’战略,这是市委基于当前形势和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临汾的生动写照,为翼城县未来5年的发展提供了蓝本。今后5年,对于翼城县来说是深入实施和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攻坚期,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加速期,更是加快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期。我们将冲破瓶颈、乘势而上,以赶超跨越的崭新姿态,加快实现翼城振兴崛起,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翼城县县委书记杨春权的一席话,描绘出未来5年翼城县发展的新篇章。
杨春权说,未来5年,翼城县将强化“四大支撑”,以创新发展的新突破,为实现振兴崛起夯基提质;补齐“两大短板”,以协调发展的新作为,为实现振兴崛起增强后劲;突出“三大重点”,以绿色发展的新进展,为实现振兴崛起筑牢屏障;构建“两大格局”,以开放发展的新姿态,为实现振兴崛起增添动力;抓实“五大民生”,以共享发展的新成果,为实现振兴崛起保障兜底。
今后5年,翼城县将以工业、农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新路径,切实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聚焦转型升级,抓好“四大任务”,奋力实现工业发展的浴火重生。首先,园区经济要“由题带点,以点扩面”,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以舜达锻造项目为突破口,全力推进高科技产业集聚园区装备分区建设,积极对接国家高等科技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划建设生物制药分区、技术创新区等新经济实体。其次,煤炭产业要“眼睛向内、双手向外”,坚定不移去过剩产能,引导煤炭生产矿井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积极探索“互联网+煤炭”新业态。再次,铸造业要抓合作、强协作,用活用好“永益”这一知名品牌,推进晋源、环球、飞翔等铸造企业延伸“铸造—机加—装配总成”产业链条,打造核心拳头产品。最后,钢铁产业要抓复产、促整合,积极向省、市争取政策支持,力争翼钢公司二轧线技改项目于2016年12月建成投产,处理一批扭亏无望的“僵尸产业”,努力实现“对外横向重组+县内纵向联合”一体化发展,真正使钢铁行业脱困转型。聚焦产业提升,奋力实现农业发展的优质高效。经济林建设要在提升品质与强化管理上下工夫,努力打造一批卖得好、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设施农业要在园区建设和“三产”融合上下工夫,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翼城县农业的发展路径;畜牧业要在企业壮大和辐射带动上下工夫,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畜牧产业化发展体系。聚焦动能培育,奋力实现接续产业的强市崛起。在杨春权看来,翼城县人文遗产丰富多样,但是这些旅游资源如同散落的珍珠,缺少一条灵魂主线,只有加以串联才能打造成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未来5年,翼城县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文化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放眼“全域旅游”,对接晋文化核心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特别是要紧抓建设11条高标准乡村旅游公路不放松,扎实推进全省第一条农村旅游公路——舜王坪旅游公路建设,打通旅游的“大动脉”,并着力改善舜王坪、古绵山等景区基础设施,打造枣园遗址、古霸国遗址、历山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开放、包容的“全景翼城”将在“十三五”期间开门迎客。
“老百姓想要什么?无非是更好的生活质量,这需要强大的经济生活做支撑,丰富的精神文化为辅助,所以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过去5年,翼城县狠抓人才建设,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对山区学校师资“大补血”,近6年公开招聘录用教师486人,大部分安排到农村山区学校任教。同时“局管校用”,实现276名校长和教师先后交流轮岗,起到了缩小校际差距、提升山区学校社会声誉的作用,这是一个中部县城教育追赶的掠影。“未来5年,我们还要继续抓教育,培养一批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一批人才,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发动机,留住了人才就留住了未来。”杨春权说教育是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下一步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持续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建设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教师补充和交流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育工程和优秀班主任、优质高效课、优秀教研团队选拔工程。“我们将继续抓好脱贫攻坚、教育医疗、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稳定这五大民生,为实现振兴崛起保障兜底,使全县人民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杨春权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更有信心和决心团结带领全县32万翼城人民,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共同谱写翼城振兴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