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翼城县光荣院采访抗战老兵梁福胜。在记者印象中,93岁的老人,肯定是颤颤巍巍,走路需要有人搀着,然而快到光荣院时,记者远远就看到一位老人身着绿色军装正笔直地站在门口等待着。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都是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你们要牢记使命,不能忘记日本人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和耻辱啊!”一进门,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久久不放。
“他们那一辈人,对日本人的憎恨是深入骨髓的,刻骨铭心,不只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理解的那样。”老人的孙女梁笑笑说道。
1942年开年,驻守临汾的日寇清水中将师团开始向青城县抗日政府进行扫荡,我军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损失很大。
“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我亲眼看到许多群众被枪杀!”老人讲到这些时,情绪非常激动,透露出对日本人的无比憎恨。
偶然机会,老人得到一份油印小册子,名字叫《突击》,看后才知道这是一份共产党的抗日宣传资料,第一次知道翼城有了共产党,这本小册子随后被老人带在身边珍藏多年。
“我那时年轻,十四五岁,别的不懂,只要能打小日本儿,我二话不说,再危险也敢上!”老人激动地说。
老人的堂祖父梁天帧是鄢里村第一批秘密加入共产党的两个党员之一。在堂祖父的引领下,他和堂叔梁金榜积极向抗日组织靠拢,从事一些与抗日有关的活动,成为翼城城北有名的抗日积极分子。
老人和堂叔利用给顽固军干活的机会,搞到5支步枪,给当时的青城县抗日政府通风报信,并将5支步枪安全转移走。“这是我干得最光荣的一件事情,虽然在当时那是要掉脑袋的举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人常常利用干活机会,给堂祖父梁天帧汇报日军动向,再由堂祖父把情报送出去。
有一次梁天帧高烧咳嗽,送情报的工作就落在了他肩上。“梁三病了,让我给你带一句话,在东张村有日军,人数不多。”当时的情报内容老人记忆犹新,仍能一字不落地复述出来。由于是晚上,不只会遭遇敌人和冷枪,附近还有狼出没,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无疑要鼓起很大的勇气。
“我当时也有点害怕,遇到敌人我早想好了怎么说,一想到遇到狼,就浑身打冷战,只记得把情报送到以后我就往回返,走的时候那个同志还给我塞了两块烤红薯,回到家里都还是热的。大冬天,十几公里的小道,还要翻三条深沟,几乎是奔着回来的,为此,家里人还找了梁天帧的麻烦。”说到这里老人哈哈笑了起来。
听老人孙女梁笑笑说,老人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抗战影视剧,经常能看到他在电视跟前,盯着八路军冲锋的画面大喊:“冲啊,消灭日本鬼子,冲啊!”1944年9月,青城驻守八路军部队对驻守弃里、南沟塄、南畔桥的日伪部队和爱乡团展开进攻,随后攻打浮山槐捻等地,这一仗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了大量迫击炮、机枪、步枪、粮食等物资。大大小小的八十多次战斗中,在梁天帧的领导下,梁福胜参加了10余次救护和物资运输搬运工作,为八路军多次筹集粮食、棉花,还在村里收一些粗布,然后偷偷送走或在晚上让人取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梁福胜的民兵身份得以公开。
在随后的上党战役中,他和当时青城、翼城、土敏(沁水)、高平、阳城等10余个县的广大民兵和群众一道支援前线,随军作战,担负各种战勤任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认可。
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老人早已退出现役,但他始终保持着在部队时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起来锻炼,被子叠成豆腐块,床单一尘不染,衣服、鞋、洗漱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老人的孙女梁笑笑说道:“我爷爷从来不让人乱动他的东西,从小就像训新兵一样训诫我们,要我们长大后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他自己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记者乘车离开时,后视镜里的梁福胜身姿挺拔,右手仍保持着标准的军礼。这个军礼沉甸甸的,寄托着一名老兵对新一代的期盼和嘱托。(董枭)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