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美食——饸饹面

2015-08-06 10:53: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饸饹(读音héle),又名河漏、河捞,利用“杠杆原理”压制出来,系古老的面食品种。饸饹面当中,当属山西曲沃饸饹面最为有名,在临汾地区,当地人开玩笑说,曲沃饸饹面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当地人们喜爱饸饹面的程度。在《名食掌故》一书中,提到曲沃的饸饹面以交里桥最为驰名,是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荞面饸饹、河南郏县饸饹面也是远近闻名,与山西曲沃饸饹面相近。曲沃、绛县、垣曲和翼城一带群众每逢赶集,吃上两碗饸饹面才觉满意。吃时,浇以各种浇头,特别是配以猪肉臊子,吃着筋软爽口,适量配以辣椒更是别具风味。

    饸饹名字由来

    临汾的大街小巷,美食琳琅满目,作为晋南特色——饸饹面,却也是随处可见。在鼓楼附近有陶记曲沃饸饹面、三宝饸饹面,在解放路有老二饸饹面、老遆饸饹面等都是比较受当地人喜爱的,说起这饸饹面,还有不少传说故事。

    《辞海》中关于“饸饹”的定义,解释为:北方一种用荞麦面制成的食品,参见‘河漏’。而对河漏的解释则是:即饸饹,北方一种面食。”对于饸饹面的名称有一个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当时的“河漏”现在的饸饹)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延。一天,康熙看到“河漏”时,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饸饹的制法

    关于饸饹的制法有很多,但是最传统可口的还属家常做法。家住东关的张女士说,以前经常在家做面食,饸饹也是常吃的一种,饸饹好吃,但是制作过于繁琐,而且现在大街上也多有饸饹面店,所以现在多在外面吃,偶尔也会在家做。

    张女士介绍了一种家常饸饹面:准备原料:白面500克,肥瘦猪肉500克,水300克,油100克,黑酱10克,甜酱10克,大料、花椒各少许,葱、姜、蒜各10克,碱面1克。

    制法:1、把白面倒入盆内,放碱面用水和起(水是冬热夏凉春秋温,水量冬增夏减)。面和好后,稍醒一会儿,揉成10厘米长的圆条,在水里蘸一下,投入饸饹床筛孔,将面压入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过清凉水,再拌点食油备用。2、用热油把酱炒出香味,放入葱姜蒜稍炒一下,再下肉丁炒熟备用(俗称“臊子”)。3、把炒好的臊子装入锅内,用文火,慢慢入味。4、猪肉汤放点黑酱上色,汤开后,少放点韭菜成段状。把压好的面捞到笊篱里,在锅内稍带点汤盛入碗内,把臊子浇两勺,再少放点醋,即可食用。

    记者 遆红戎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