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具有职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

2010-09-02 16:4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李菡在2010年第4期《中国地市报人》杂志撰文就《做具有职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一文中认为: 在新闻行业里,只有以正确的新闻职业道德为基础,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闻职业精神。

对记者来说,职业精神是一个新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实质”有过精辟的论述。他给出的定义是,“新闻职业精神”包括对新闻传媒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和理解,也包括对新闻从业者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身体会,我认为,新闻职业精神是在工作中时时体现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你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但可以在做这个选题之前,成为一名速成的专业人士。写春耕,大体要搞清楚选种时节和本地主要农作物;写合作社,至少要了解相关法规和大致程序;写交通,一些专业名词要知道讲的是什么;如此等等。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是不说外行话,保证写出的文稿,不会沦为笑柄。第二个好处是写起来有重点,不会自己先搞得一头雾水,写得不知所云。第三个好处是长自己的本领和知识。我们所面对的采访对象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如果功课没有做足,就不能得到采访对象的认可和尊重,相信没有人会对一个糊涂虫有兴趣认真地说什么,这样没有质量的采访,写出来的稿件可想而知会是一堆怎样的垃圾。所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是养成新闻职业精神的基础。不专业,就上升不到职业的高度。

再说职业性。社会对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因为社会和普通民众对媒体、对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信任。就像病人信任医生、家长信任老师,这种信任实质上也是责任。认识到这一点,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由衷的热情和激情,用专业术语说,是有了充沛的职业情感。有了这种职业情感,才会养成严谨的职业作风。

职业化的记者首要的是敬业。我尊敬的一位业内前辈说过,“记者是最好的职业,因为你的工作是为自己而做,不是每项工作都像这样,署上自己的名字,打上自己的标签。”对作品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这就是记者的敬业精神。

职业化记者的第二条是奉献。只要有需要,记者的所有时间都会是工作时间。这没什么不好,充实的人生比虚度的年华有意思得多。乐于奉献的人,在奉献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满足的回馈。这种乐趣不足与外人道,自己做到就会明白。

敬业和奉献,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要做到如郑教授所说的”拥有自觉献身新闻事业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作风”。这一点最后还是要落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上。

社会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一向高于寻常人。记者被认为是伸张正义和辨明事非的人,所以必须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水平再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记者。还是那句老话,记者是社会的良心,良心发黑的人再会写,也提供不了有价值有意义的社会参考。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