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能梓在2010年第4期《中国地市报人》杂志撰写的《论新闻工作者的人品与文品》一文中认为:决定一份报纸的社会价值的核心是办报人的人品与文品。读者对报纸的欢迎程度,折射报人的人品与文品。新闻人的人品与文品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如其人,新闻工作者没有好的人品,很少会有好的文品,没有好的文品,报人的人品价值就无从谈起。
体现人品与文品的核心是报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看报人的人品,首先看报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就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是超越物欲的一种追求,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新闻工作者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必要时需要具备主动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所谓职业道德,就是社会人体在其从事的职业中,所应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对从事这个职业的所有人员的一个普遍性要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历史的、与时俱进的命题,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可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
培养人品与文品的策略与方法
第一是看热爱。热爱才会出人才、出精品,凡是在新闻战线取得杰出成绩的人,都是痴情于新闻工作的人。
第二是看勤奋,勤能补拙。嘴勤多问、腿勤多跑、脑勤多想、手勤多写。“勤”是记者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也是记者形成敏锐新闻判断力的基础。记者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来源于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判断与分析。记者没有八小时的内外之分,必须是全天候的思考和工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记者必须召之即来;同时,有无八小时以外的学习和思考,从记者的稿件中就可以明显看出高下。因此,在做好分内工作之余,广泛关心和研究各种问题,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记者所必备的职业素养。
第三是看韧性。新闻工作者需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如在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中,记者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阻挠和障碍,有时甚至会遭遇跟踪、恐吓和围攻。这都是培养与考验我们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否坚定和坚韧的时候。
第四是树正气、讲奉献、钻业务的外部氛围。
第五是用人所长,为记者编辑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提高党报公信力
下一篇: 新时期新闻调研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