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设计中的所谓“营养搭配”,即在选择稿件时,要注意其内容上的多样化。就是说,既要有新近发生的事件,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较好的稿件,我在编排沈阳日报周末版二版《社会广场》专版时,开设了《新闻人物》、《英雄谱》、《热门话》、《史海浪花》、《流行色》、《多棱镜》、《沈城人在外地》、《天下博览》、《特技》、《星光》、《知识窗》等十几个专栏。一块版面如同一桌宴席一样,要具备各种营养,适合各种人的口味,即从内容上到形式上都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版面中的所谓“色、香、味”俱全,就像烹饪师制作菜肴时,既要注意在色泽上搭配,做到红、黄、绿、白相间,使人赏心悦目,提高食欲,又要注意其清香、醇香俱全,做到香气袭人。版面编辑这个烹饪师,在版面设计中则要做到既有长篇的重点稿件,又有中、小较短的稿件;既要有文字描述,又要配发照片、刊头、插图。文和题的安排也要精心设计,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如我编排的1997年5月18日沈阳日报周末特刊《社会纪实》专版,在一版上刊登了3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中国四胞胎大团圆》有3000多字;另一篇是《新闻人物》专栏1500字的通讯《待到香港回归后……》,对驻港部队政委熊自仁进行的人物专访;第三篇则是一篇不足千字的言论《朝夕文化的反差》,可谓长短搭配得当。作为版面编辑,我在设计版面时,将3000多字的《中国四胞胎大团圆》一文作为重点稿件放在头条,并配发了12幅四胞胎兄妹的彩色照片,占了多半个版面。另两篇文章则一篇安排了竖题横文,一篇是全文楷体花边圈稿。这一版面的设计主次错落有序,位置摆放得当,标题别致清新,照片烘托主题,视觉效果美观大方,被辽宁省记协评为当年辽宁省周报好新闻奖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后,报纸印刷由手工拣字、排版改成了激光照排。印刷工艺的发展,也使版面设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版面编辑面对众多的字体、网纹、花边,如同一位美容师面对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如果使用合理、运用得当,可使版面锦上添花、焕然一新;否则,便会适得其反。编辑在美化版面时运用字、线、网的过程中要做到因稿而宜,因题而宜。
所谓因稿而宜,就是要根据不同稿件的不同内容安排位置、设计题图。以我编排的沈阳日报周末版《社会广场》专版为例。如《天字号民间索赔案》一文,我将其放在头条位置,以子母线当外框通栏黑色底网,配以扁体大字,气氛显得十分凝重、深沉。又如在该专版刊登的《小河沿焚烟始末》一文,我不仅将其放置头条位置,而且每个字都加了一个圆形、深色底网,突出了60多年前发生在沈阳的继广东虎门销烟之后的又一壮举。此稿标题十分醒目,又配了两张照片,显示了其重要性。对于知识性的稿件,则要根据其内容排位置,设计标题。如我在编排《透视云雨的千里眼》一文时,就运用了激光照排中的点、线、花边制作了一个精美的标题——用圆点扩大作为太阳,用点线作为放射的阳光,用一条带有小草萌芽的花线作为大地,再配以活泼的行楷字体,使这一标题显得生机勃勃,新颖别致。虽然文章不长位置又较低,但也十分引人注目。
所谓因题而宜,则是根据不同的题目制作不同的标题。一种是网纹标题,利用各种不同网纹作标题底纹,或在网纹中挖空写题,或直用深网白字、或浅网黑字制作标题。另一种是在标题中的字上勾边,或是黑字勾白边,或白字构黑边。这种勾边字必须运用于铺网的标题中,勾边才能显露出较好的效果。以沈阳日报《社会广场》专版为例,在编排《向毛主席献花的女孩》一文时,标题制作我采用了外边框具有故宫中古云卷形状的花边圈框,框中标题采用隶书黑字勾白边,并在字下铺以小花状的网纹,显得喜庆热烈、古朴大方。网与线、网与花边结合的标题是用不同的网、线、花边艺术地搭配起来,给读者一种艺术美感。如《妙手复制古画》一文的标题,我设计了一幅横题,用古香古色的菱形花边圈题,然后在左右两侧各铺一段深色花网,中间空白处运用隶书字列出主题。这一标题如同一幅古画,使人感到明快、利落,赏心悦目。 (作者系沈阳日报社编辑)
徐志英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记者应有怎样的标题意识
下一篇: 好标题迸发“秒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