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抓”要求 对标六大攻坚 推进“三县”建设
蒲县“八个突出”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临汾新闻网讯 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蒲县保持定力、克难攻坚,紧紧围绕“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抓党建”的总体要求,对标脱贫摘帽、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生态提升、民生改善、改革开放“六大攻坚”任务,从八个方面入手,全力建设宜居蒲县、魅力蒲县、幸福蒲县,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突出精准导向,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年内完成6000贫困人口、1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重点发展核桃、马铃薯、构树等特色富民产业,紧抓肉牛、光伏、电商等产业扶贫关键。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机制,建立产业化经营扶贫机制,推行政府示范引领扶贫机制。落实就业培训、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等惠民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500人、易地搬迁500人。实行县级领导、帮扶部门和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精准对接、帮扶到户,建立“县有档、乡有账、村有册、户有簿”大数据档案,实行帮扶干部、贫困户“双认定”机制,对脱贫户“销账不销号”,持续跟踪查效,实行扶贫考核“一票否决制”。
突出目标导向,力促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实体经济,执行煤矿企业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将产能控制在核定产能的84%以内,用足用活过桥资金、大额存单等直接融资政策,实施领导包联企业责任制,针对性解决企业困难。扩大有效投资,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年内四沟水库、西气东输改线竣工投用,霍永高速连接线完成路基,刁口水库完成65%工程量,化乐水库完成前期,薛关35千伏主变增容工程竣工投用。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美佳乐超市在“新三板”上市,引导正茂核桃、易恒天、昕源薯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激活消费需求,拓展教育培训、休闲养老、家政服务消费新业态,通过节日促销、信用消费等措施,促进群众消费升级换代,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突出需求导向,有效推进产业转型。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2×35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山煤300万吨选煤项目二期投产运行,加快铝资源开发,力争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龙祥 干法水泥二期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改造低产低效核桃林8000亩,马铃薯储藏保鲜项目完成主体。编制构树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5000万株构树种苗快繁、1万亩杂交构树种植示范、10万亩构树种植推广、30万吨构树全价饲料加工、5万头构树肉牛养殖、有机肥料生产、屠宰加工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八大基地建设,发展构树繁育、种植和“构树+核桃、马铃薯、造纸、织布、食用、茶饮、制药等”多元业态。出台肉牛养殖扶持方案,推行“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构树肉牛养殖模式,注册开设“蒲县现代肉牛产业信息网”,开展“东部繁育、西部育肥”肉牛产业功能区试点,加快地标认证,牛存栏达到两万头。引导社会资本开发五鹿山等景区景点,完成段云书艺馆改扩建工程,推进柏林湾服务区建设、五龙洞庙修缮工作,启动化乐古村落开发项目。改造、培育、引进一批物流骨干企业,中南铁路站前广场建成投用,肖家沟现代物流园区煤炭集运站开工建设。锦绣超市、昌平农贸市场竣工投用,创业孵化基地完成主体,锦锈新区商贸中心前期完成,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项目完成一期工程。
突出统筹导向,全力打造宜居家园。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PPP融资模式,建设蒲伊南街贯通、锦绣小区二期、新闻中心大楼、法院审判大楼、新建党校等工程,北街公园、锦绣大桥周边生态修复全面竣工,鹿城山水小区二期完成主体,打造一批文化主题公园、民俗文化体验园。申报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北桃湾棚户区、昌平东大街城中村改造。加快黑龙关“全国重点名镇”建设,完成东外环路建设、化乐古镇风貌恢复等工程。巩固乔家湾全省“百镇建设”成果,完成供热管网铺设和附属工程。完成蒲沙洼移民新村整体搬迁和乔子滩规划选址。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群众8个村、422户。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部门协同作战的“大城管”体系,推行“定格、定人、定责、定时”网格化管理,从严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倒乱扔等现象,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突出绿色导向,持续推进生态提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通道绿化工程,年内完成造林8.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4%。加强集镇区、养殖专业村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以雾霾治理为重点,加强细颗粒物监测和联防联控,强化工业粉尘、露天烧烤等重点领域整治,加快实施天然气配套工程,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城区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严控煤矿、洗(选)煤、电力等企业污水排放,城区污水处理实现中水回用,严厉打击破坏山体、水体、公共资源等不法行为,实施100个重点节能降耗项目,综合利用先进节能技术、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措施,压减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突出问题导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审批流程再造,抓好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涉煤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建立信息互联互享机制,构建事中事后市场监管体系。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任务,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施“千户小微企业培育工程”,探索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建设中小微企业服务站,新增中小微企业100个。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推动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设正茂核桃产品研发中心,打造电子商务综合应用信息平台,改造县乡村宽带网络,争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依托上海文创资源交易临汾分中心招商平台,包装蒲县优势项目,通过交易中心挂牌,实行项目托管,推动“政府牵头、机构保荐、市场挂牌、项目托管”招商2.0模式。组织招商引资推介活动,重点对接国内知名企业,点对点洽谈、商对商跟进,切实提高签约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突出底线导向,切实保障安全生产。建立县、乡、村“三级五覆盖”监管体系,细化、硬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将工商登记企业、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个人,确保全员覆盖、全面覆盖。突出煤矿、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采取暗查暗访、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打非治违、“反三违”、专项整治等行动,闭环式整治隐患。实行安全生产“清单化”管理,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落实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惩戒,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坚决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查事故、严肃追责。
突出宗旨导向,倾力增进百姓福祉。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扎实开展文化下乡、全民阅读、文明创建、“蒲子好人”评选等活动,推动民间“八音会”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扶持蒲剧、麦秆画、剪纸、柳编等地方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锦绣小学开工,完成“全面改薄”建设任务,乔家湾中心幼儿园完成主体,深化人事制度、绩效工资改革,落实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加快各乡镇卫生院建设,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推进与省市医疗机构合作交流,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落实创业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带动更多劳动者创业就业。完善并轨后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口供养、因灾因病致贫人员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成10个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县养老服务中心竣工投用。殡仪服务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强化食、药品市场监管,建设可追溯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清理化解信访积案,依法打击非正常上访。实施“天眼”四期工程,集中开展打黑除恶、推进治爆缉枪、铲除黄赌毒“三大战役”,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张鹏 贾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