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7年1月17日晚,蒲县蒲子文化宫一号演播大厅内灯光璀璨,蒲县2017年“飞向春天”春节文艺晚会正在激情上演,小品《回家过年》的剧情紧紧牵着观众的心。当一个身着牛仔背带裤、脚穿白色运动鞋的女人喊着“爸,我们一起回家过年”时,台下好多观众都不由地流下了眼泪。这个女人就是仝珊——蒲县电视台主持人、《百姓话吧》制片人。
就在晚会上演的前一周,她年仅58岁的父亲因突发疾病离开人世,仝珊作为长女,尝到了生死别离之痛。匆匆办完父亲的丧事,顾不得陪伴悲痛的母亲和三个妹妹,她毅然擦干眼泪奔赴岗位。因为她深知,越是临近春节新闻量越大,主持人的岗位不能空缺;因为她深知,一年一度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春晚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她不仅是晚会的主持人之一,还要参与《回家过年》的演出。
出于理解与同情,晚会总导演刘俊玲十分为难,主持还好说,但仝珊参与的小品是讲一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因春节不能回家过年,其中一位父亲不惜辛苦、千里迢迢去陪伴孩子的感人故事,仝珊演的就是这位父亲的女儿,让她继续演这个角色实在于心不忍。当时,节目已经排练了好多天,晚会近在眼前,这节骨眼上到哪里找合适的演员?正在刘俊玲为难之时,仝珊出现在了排练现场,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次彩排都演绎得完美精彩。只是,当那一声声满怀深情的“爸”喊出之后,在场的每一位搭档、同事、朋友以及领导都会流出眼泪,并从心底产生敬佩之感。失父之痛几人能忍?然而,身处特殊岗位的仝珊压着心底撕心裂肺的痛,把舞台上最美的自己献给了观众。
这就是仝珊,一个年仅33岁的电视人,一个把责任看得比金子还贵重的女人。
2006年,仝珊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无比热爱,走进了蒲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的大门,从此她以一颗尽职尽责的心,浇灌着自己的职业生涯。
“新闻主持人算什么呀?不就是坐在那里念几个稿子吗?”这是好多人对一名县级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评价。确实,行业内不乏浮夸的主持人,但仝珊自接到这项任务的那天起,就将这个使命看得无比神圣。她总说:我一个人的荣誉不要紧,可一个主持人的形象关系到整个电视台的荣誉,我不能因为我个人而影响到整个集体。”为此,她每接到一份新闻稿,总会认真、反复地去读、去琢磨、去领悟,用什么样的音质、感情控制到什么程度以至穿哪种颜色的服装、设计什么样的发型都会精心调配。
正因为仝珊的用心,十多年来,她主持的新闻节目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每天下午六七点钟,其他同事都已下班回家,唯独新闻科忙得热火朝天。因为台里规定当天新闻必须当天播出,上午的新闻可以早早配音制作,但下午的新闻尤其是乡村的新闻,必须等到记者采访回来出稿后才能配音。所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为此,一些同事有怨言,能调离岗位的都想方设法换岗,但仝珊从来没有半点牢骚,就这样默默坚持,一年又一年。
除新闻主持,仝珊还兼做《百姓话吧》的制片,一周一期的节目,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她不得不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策划、撰写、采访,有时摄像记者请假,她就扛起摄像机,上山下乡,走街串巷,那真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但是,为了能为百姓看到高质量的节目,她认为值得。
电视台的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量大,时常有人手不够的事儿发生。此时,仝珊就成了局领导分派任务的最佳人选,不仅因为她整体素质高,更是因为她尽职,从不因私推诿。于是,为了新闻采访她几乎跑遍了蒲县的山岭、村落,以至于现在无论到了哪个村,总有一些村民主动上前打招呼问好;于是,为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晚会主持,她经常加班学知识,有时甚至为了晚会的整体效果,不得不自掏腰包租服装。
更让人忘不了的是,2014年,县里要拍一部以“蒲子好人”吕艳芳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坚守》,经各级领导深思熟虑,觉得仝珊担任女主角再合适不过,可拍电视剧经费紧张,别说演员补助了,就连油钱、饭钱都不知该从哪里出。接到任务,仝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硬是在保证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的前提下,跟着剧组爬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历经一年时间,将一部六集电视剧演绎得催人泪下。如今,蒲县首部电视剧《坚守》在蒲子大地家喻户晓,每当她因采访进村入巷,都会有群众称赞:你就是‘吕艳芳’?演得太好了,我们很喜欢。”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顾不上家庭,顾不上孩子。孩子下学她接送的次数有限,全靠公公、婆婆。大多数时间,等她下班回家,婆婆早已把饭做好,饭后她总抢着洗碗,节假日也是尽力多做些家务活儿。她非常感激公公、婆婆,因为有了他们的宽容和理解,才让她在事业上有一方明朗的天。
回顾走过的路途,虽艰辛却一路星光。仝珊用自己的汗水赢得了领导、同事、观众的认可,她的幸福与满足必像春天的大地一样,万树花开。
记者张甜甜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