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一份明代地契引出“悬案”

“刘应时”是何人?到底有几个“刘应时”?

2017-04-24 20:3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年近古稀的刘先生是蒲县后山人,他手上有一个祖传的簿子。由于年代久远,纸质泛黄,毛笔书写的文字虽不工整,但字迹可辩。一个名字的出现,让记者联想到明、清、民国三个朝代的洪洞县城德化坊鼎盛时期的刘家。

  明代“刘应时”为了儿子卖地

  “上字二号一契”刘应时因男刘俊英、刘俊明脏罪无着,将已业坟南窊(wā)平地四段,29厶。决湾平地11亩,又后远沟里3亩,柳根在内,又墓平上下4亩半,背平地八亩;石泉里4亩,外置黄篙圪垛地1分。”刘应时出现在记者的视野,让人一惊。

  蒲县的刘先生说,黄篙圪垛、石泉里、大郎沟、小水沟等都是现在蒲县克城镇公峪村附近的地名。

  契约中涉及的土地多达17处,数量竟达147.6亩。此外,契约中还有“以前坐落在塌里,新购置吕真的土窑3孔,土棚子3间,早已破损的窑院和从刘伏忠、刘根全手中购置的土地”。以上土地与财产折价银49两五钱,一口棺材,随良(应为粮)二石(在此读dan,约为300斤)三升五合。契约的最后落款“崇祯(公元1629)二年后四月(润四月)二十九日,卖与杰祖”。

  在400年前,杰祖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银两、棺材、粮食,足见深居深山的刘家家底的丰腴,而“刘应时”为了两个犯罪的儿子一次性出售这么多的财产,也是迫不得已。

  此“刘应时”非彼“刘应时”

  刘应时是洪洞县城德化坊刘家第七世孙。这是记者看到此地契倍感一惊的缘由。著名书法家王铎给刘应时的孙儿刘广誉撰写的墓志铭提到了刘应时。

  《洪洞县志》记载,刘应时曾经担任四川布政史左参正,年幼时便能吟诗写字,与当时的七才子齐名。刘应时的长子刘承宠、次子刘承光、三子刘承绪。刘承光,字含甫,明万历年岁贡,授高平县训导。胸怀磊落,轻财尚义。明季叛兵扰境,横掠乡村,薄城下,索饷千金。承光慨出已资给之。一城赖以保全。岁饥捐米百石,于南郊煮粥,活人甚众。学宏大倾圮,但倡捐重修之(祀乡贤)。《洪洞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下》276页)。刘承绪,天启年间岁贡,官五台县训导。

  刘云平是洪洞德化坊刘家的直系后人。当他听到记者讲述崇祯年间的这份契约时,他首先认为那个“刘应时”不可能是自己的先祖刘应时。联想到刘家从五世开始分支创业,也不排除蒲县公峪刘家与洪洞德化坊刘家有关联。

  从明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正好是明天启朝代。关于明代女人的故事很多,而到了明朝晚期,美女谈婚论家的时候,却大都宁愿做人一房小妾,也不做人大房正妻。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呢?明代两位江南美女陈圆圆、董小宛的婚姻之路传了几百年久经不衰。她们与冒辟疆的故事红极一时,那么富甲一方的刘家除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也有可能娶妻纳妾。通过与史学家共同探讨,刘应时在此出现也不足为奇。

  “这份誊抄的契约对研究蒲县的土地渊源、蒲县公峪刘家的兴衰史以及与洪洞德化坊刘家是否有关联,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书证。”几位文史研究员看着影印件说道,刘应时在相吻合的年月,出现在吕梁深山的契约中不是偶然的巧合。”

  记者王隰斌 张甜甜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