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自从县里抓了‘三基建设’,支部变强了,集体有钱了,干部更上心了,各项政策都想着我们,脱贫不成问题。”蒲县山中乡白家村贫困户冯旭华激动地说。近两年来,蒲县紧抓政策机遇,加大财政投入,打造过硬支部,抓党建促脱贫迈出坚实步伐。
重磅打造“三基建设”示范点
“‘三基建设’工作启动以前,我们村支部仅有125平方米,墙面风化剥落,设施设备陈旧,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也不愿多来支部。”蒲县黑龙关镇黎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郭伟回忆说。2017年,黎掌村被县委确定为首批“三基建设”示范点,通过2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入30多万元,共投入50多万元,建成240平方米的多功能党群活动室,改扩建文化活动广场和农民文化舞台。从此以后,党支部成了村民谋事的“主心骨”,百姓活动的“大舞台”,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村里以往农闲凑堆打麻将的不良风气一去不复返,大家有事没事到支部学习政策、健身娱乐、义务劳动成为常态,村风民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为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从2017年开始,蒲县每年拿出500万元,实施“三基建设”示范工程,高标准打造一批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的标杆党支部;建成的18个农村党支部新设便民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为民代办室、公共澡堂等功能室;强化“三包五到”帮扶机制,增强党建工作力量,实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93个行政村全覆盖;为93名“第一书记”和270名驻村工作队员每人列支1万元经费用于下乡补助和日常工作,同时购买人身保险、办理健康体检;建立健全村干部带班值班、每周一学、积分管理、“道德银行”等制度,真正实现阵地强起来、喇叭响起来、活动搞起来、村风民风好起来,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财政资金变股金入股龙头企业
“中垛村是贫困村,2017年注册成立了众多赢种养合作社,将县上2017年、2018年下拨的4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作为股金,入股中垛茂洲牧场,合作发展肉牛养殖,每年可分红7万元。”蒲县黑龙关镇中垛村村委主任刘东升介绍说。这是蒲县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引导农村党支部将财政项目资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启动资金,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蒲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基层组织、促进脱贫摘帽的龙头工程来抓,2017年拿出465万元,按照27个贫困村每村10万元、65个非贫困村每村3万元的标准,预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蒲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预留186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每个行政村20万元的标准,由乡镇统筹使用,优先扶持潜力大、效益好的项目,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1月底,全县27个贫困村有带动主体46个,其中14个企业带动贫困户315户,32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83户,吸纳贫困户324户参与分红。同时,该县将纳入整合范围的各类资金在“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优先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2017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664万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联合党日常态化实现提质增效
“联合过党日,形式活,效果好。”“这次到梁家河,现场参观习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很受启发。”蒲县农业局党支部和帮扶对象寨子村党支部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大家一边参观,一边感受总书记为民初心,接受精神洗礼,坚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去年以来,蒲县创新推行“主题党日+”工作机制,111个县直单位聚焦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五联”方式,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即相互学习联思路、外出参观联初心、共同劳动联境界、文化活动联感情、进村入户联办法,有效解决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500多个,实现学、做互促、提质增效。(胡水林 王冲)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