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蒲县太林乡河底村残疾人任彦龙因病致贫,在他家的墙上挂着一张“蒲县河底村委脱贫攻坚结队帮扶卡”,帮扶卡上有县包联领导、乡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人员的详细信息,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拨打任何一个电话进行咨询或请求帮助。但很多时候,帮扶责任人会主动到他家,了解养殖和生活情况,河底村第一书记刘岩明就是其中一位。
任彦龙今年38岁,因双腿残疾,无法务农和外出务工,母亲年老,全家人的生活成了最大的难题。在蒲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他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政府的各项补助。按照各项补贴核算,任彦龙家已完全脱贫,但在蒲县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中,扶志扶智”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任彦龙不甘于只领取政府的各项补助和救济来生活,在各项政策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他看中了养牛这一致富路。
“当时刚刚起步,却遇到了抗不过去的坎儿,差点就没现在这些牛了。”任彦龙说,“2017年8月初,我当时信心满满地准备养牛,政府帮忙协调资金,送来技术,可就在建饲料棚时,意外发生了。从洪洞雇来的工人在施工中不慎摔伤,造成腿骨骨折。我的头一下就大了,这件事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幸亏当时遇到了刚上任不久的第一书记刘岩明。”刘岩明帮忙联系医院,联系做手术的医生,对受伤工人进行了很好的救治。后期的赔偿问题也非常让人头疼,还好受伤工人也知道他家的情况,而且人也非常开通,经过刘岩明的沟通协商,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渡过难关后,任彦龙的养殖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规。
政府不仅协调给他办理贫困户的扶贫贷款,还给予养牛补贴,而附近庄稼地的秸秆也给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料,牛粪还能作为绿色肥料用于玉米种植,既避免了污染浪费,还发展了循环经济。如今,在政府提供的各项养殖技术的支撑下,任彦龙对成牛、牛犊进行分栏养殖,并定期进行防疫,已经存栏31头牛,通过养牛走上了致富路。
“‘入户’是我们的一项常规工作,就是要通过入户调查,主动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真正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采访时,刘岩明正在任彦龙家给牛喂料,他对任彦龙的评价颇高,“任彦龙是我们村乃至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榜样,他人残志坚,在各项政策的帮助下,通过主动学习,辛勤劳动,收入稳步增加,从而迈上了勤劳致富路,值得许多人学习和借鉴。”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