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惊现道光二十年的《圣臣志》

2014-08-13 09:22: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日,记者在华夏司法博物馆中见到了记载皋陶生平的一本大传——《圣臣志》,这本追溯华夏法学思想渊源的精典专著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重版,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再版的珍本。
    华夏博物馆的负责人贺伟从抽屉中小心翼翼的拿出这本泛黄的古书,封面四周有些残缺,字迹也有些许模糊,我手中的这本书是清代洪洞名儒郭守安先生根据明天启年间洪洞知县马明世再版《圣臣志》的版本重新撰修,增补出版的,最早为明代洪洞师村名儒范宏嗣先生所撰。”翻开这本古籍,皋陶传》《世系》《禹蔫皋陶》《獬豸说》《皋陶有后》等章节历历在目,对皋陶生平以及其主要成就都记录在内,同时对皋陶庙、皋陶墓的记载也颇为详尽。
    据了解,皋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最早的立法者与司法者,被誉为中国法律的鼻祖。皋陶生活在公元前(大约2280一2170年)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卓有成效地辅佐的尧、舜、禹三代君主,是我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而这本《圣臣志》恰恰就是记载皋陶生平的大传。
    《圣臣志序》中写到,圣臣何志?皋陶之阙里也。阙里何在?在洪洞县南十三里,皋陶村是也。”在皋陶村的驿道东侧竖立着一面古碑,上面写着“皋陶墓道”,在碑旁的小道上向东南方向直行七百步,就是皋陶藏骨之处。在路西高处有一区,门前竖坊,写着“虞士师庙”。庙的西南方则为皋陶村,皋陶之故宫在于此。
    自古以来,皋陶的存在与否?及其故地位于何处一直颇有争议的问题,圣臣志》的出现让这些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明确的答案。在贺伟的努力下,随《法祖皋陶》将《圣臣志》再版于世,对探讨华夏五千年法学文明史和依法治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建设文明洪洞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图记者王隰斌弓佩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