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1月22日,小雪节气,襄汾县襄陵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第四天。经过前一日冰冷冬雨的冲刷和强劲北风的肆虐,气温骤降至零下4℃-5℃,寒风呼啸,襄陵镇广大干部群众却在环境综合整治现场干得热火朝天。
一大早,屯南村30余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便拿着铁锨、扫帚,推着小推车,在村西的亚光路上地毯式地清荒草、平路面、修树枝;巩固村村两委班子成员、群众在通村干道旁,清理排水渠、剥除“牛皮癣”、粉刷大墙面。同时,盛园铸造、晋杭水泥、新泰安装饰材料等企业环保设备改造、库房改扩建、厂区清扫等一系列环保整改举措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冰冷的空气中,处处弥漫着保护生存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的滚烫热情。
襄陵镇东临汾河、西依姑射,有耕地40970亩,辖29个行政村,由于地上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七一渠、跃进渠穿镇而过,大部分土地可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林茂粮丰,因而有“金襄陵”之美称。近年来,该镇在一产、二产、三产方面都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势头,已建成千余亩以西红柿、韭菜等设施蔬菜为龙头产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且每年以500亩的规模稳步增长,现有铸造、建材等企业40余家,龙澍峪旅游景区开发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日积月累的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序处理、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式经营等造成了环境脏乱差,破坏了自然生态,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随即,襄陵镇全面部署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干净的水、土壤和大气,是健康生存空间的‘刚需’,也是老百姓的祈盼,不能等,我们一起动手,打造绿色健康家园!”11月17日,在该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上,镇党委书记史耀刚的这番话引发了全镇干部、各村两委班子的强烈共鸣;“面对环保压力,再不痛定思痛、困而求变,就是砸自己饭碗!”11月18日,襄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建伟在全镇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的发言,坚定了企业“整治环境求生存、提质升级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就此,一场为期45天,分集中整治、建章立制、督察评比三个阶段循序进行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襄陵镇集中打响。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村两委班子一线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示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清理乱搭乱建、乱写乱画、乱堆乱放,消除垃圾山、卫生盲区、污水渠淤堵,整改库房路面、除尘设备、排污管道……在环境综合整治的各个现场,所有人都在为构建绿色、生态的“金襄陵”而努力。
修建垃圾池、垃圾场,禁止焚烧垃圾,生活垃圾入池、集中处理;修补、清理污水渠,禁止生活污水肆意横流;补短板、上设备,维修“跑、冒、滴、漏”设备,禁止企业废水、废渣、废气偷排乱排,做到厂区干净、堆料整齐、设施到位、运行正常……为了干净的空气、水和土壤,为了健康的生存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襄陵镇卯足了劲儿。
短短几天,襄陵镇的环境面貌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临夏线公路穿襄陵镇7公里而过,宽阔平坦的新颜取代了以往“路边堆连堆”的旧貌。清水河发龙祠,过东街、李村、屯大三村,入汾河,几天的工夫,河水、河边的塑料袋、包装纸等垃圾尽除。盛园铸造等企业加班加点电焊、清扫、搬运,除尘帽、抑尘网即将焊就,原材料、各类产品已入库整齐码放……
“这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能这么顺利,离不开宣传发动到位和微信群实时互动营造的你追我改氛围”,史耀刚说。
“环保是每个人的事,是关系健康、收入、子孙后代方方面面的事”,打破思维定势后的全新环保理念,深入民心,引发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和积极响应。
组建工作微信群,镇党委、政府全体人员和各村两委主干在群里图文并茂实时交流,查进度、看变化、比差距,有力推动了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进度和影响力。
“这宽敞干净、心宽眼宽的,可比以前家家门前堆柴火、砖块、树枝子好多了!”东街村四、五位老人坐在胡同口高兴地聊着天,“天黑走路也不怕磕磕绊绊了……”
“环境一好,咱这大棚也能让游客来采摘,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了!”薛村的菜农们满怀憧憬。
“集中整改只是第一步,形成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促进企业延伸链条、改进工艺,这才是优化生态环境的根本,也是我们这次整改的目标!”吴建伟说。
11月20日,东院村装载机、大卡车齐上阵,一天时间把一堆积年垃圾彻底清理,前后对比图片晒到群里,襄陵镇党委书记史耀刚第一时间跟评:“一带十,十带百,我们的家园就不信收拾不好。是吧?!”21日,南街村商业街道路画线工程完工,消息发至微信群,引来襄陵镇副书记、镇长吴建伟带头点赞。
守护家园,“金襄陵”勇敢奔“绿”。(郑少婕 任建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