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文化 为百姓生活打一抹靓丽底色

2016-12-08 10:44: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碗碗腔剧团送戏下乡受欢迎。资料图

  临汾新闻网讯 土生土长的演员、土乡土色的节目、原汁原味的表演。日前,由曲沃县文化局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为田间地头的百姓送来了欢乐,送来了新风,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今年以来,曲沃县深入实施“文化立县”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力求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让文化为百姓生活打下了厚重的底色。

  百姓舞台 绚丽多彩

  为保护和传承好“碗碗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全县百姓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它的魅力,该县碗碗腔剧团恢复排演了8个优秀传统剧目,以精湛的技艺坚持常年送戏下乡,目前已达百余场。在此基础上,该团结合当下农村实际,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新风尚为主题,又编排了《酷情》和《儿大不由爹》两部现代戏,在各乡镇轮流上演,让广大戏曲爱好者在过足戏瘾的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近年来,曲沃县非常注重农村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基层文艺骨干业务培训,发掘有兴趣、有班底的民间团体,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产业。县文化局对22个民间文艺表演团体进行了统一备案、统一培训,共备案基层文艺演职员500余人,为他们量身打造了能展示才艺的“百姓舞台”。

  在政府搭台、百姓唱戏、自编自演、人人参与的活动宗旨鼓舞下,众多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团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身边发生的变化,结合全县中心工作,以舞蹈、独唱、戏曲、情景剧等形式讴歌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农村新变化。高显镇安泉村村民自编自演的《两会精神指方向》《村委班子就是好》,修义村眉碗剧团编排的小戏《桐叶封唐》《蜜蜂计》《太浒沉舟》,以及活跃在基层的曲村中老年戏剧团、窑院村歌舞团带来的接地气的小节目,让农民群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学习到了健康向上的新生活理念。目前,该县充分发挥基层优秀文艺人才的巨大作用,在7个乡镇共演出32场次、文艺节目400余个,惠及百姓3万余人次。

  全民阅读 书香四溢

  近年来,该县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制定出台了“引领阅读风尚、构建书香曲沃”的活动方案,在全县营造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他们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启动了“书香曲沃”全民阅读活动,并先后举办了“清明时节话清明”古诗词诵读与展览、晋国成语典故知识讲座进农家书屋等活动。

  创新阅读方式,多形式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该县图书馆先后举办了“唐太宗与盛唐格局”“中国年节文化”“大家说清明”“我读经典——我读先秦诸子”等传统文化视频讲座活动;在文化遗产日之际,举办了“我与中华古籍”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邀请县晋文化研究专家举办了3期晋文化讲座……一系列活动使众多普通群众对家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开展送图书到基层活动。发挥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作用,创建了曲沃县图书馆武警中队分馆,充实了部队藏书,做到了图书经常更新,满足了读者需求。开展了优秀幼儿书刊展、少儿科普书刊展进校园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常态。

  依托农家书屋积极开展“让图书走出来,让农民走进去”活动。该县10个行政村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了“百米文化墙”建设试点工作,书香味处处弥漫,为创建文化示范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非遗传承 活力迸发

  注重传承,不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该县以碗碗腔表演艺术家张玉琴老师学习和传承碗碗腔的历程为主线,经临汾市电视台《梨园堂》栏目制作完成了碗碗腔5期专题节目并连续滚动播放,真实再现了碗碗腔的精湛技艺和演员的艺术风采。

  制定相关活动方案,向全国推广展示非遗项目。该县积极组织晋国青铜器、曲沃花葫芦、曲沃剪纸等非遗项目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文博会及在上海举办的“中国之源·风情临汾”文化主题展,逐步扩大全县产业项目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曲沃碗碗腔及曲沃琴书还在晋园小戏台展演优秀传统剧目,并在县职业高中举行了非遗进校园专场演出,受到师生的欢迎。一系列活动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非遗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营造了良好的传承氛围,使传统优秀文化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靳佩佩)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