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县推进文化惠民活动纪实

2017-03-22 10:36: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春潮涌动百花红

——曲沃县推进文化惠民活动纪实

    晋园万人广场上,舞步欢快、歌声嘹亮;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里,读书看报的身影比比皆是;县图书馆、美术馆内,读者沙龙、书画展览讲座接连不断……曲沃县火热的文化活动正驱散初春寒意,也涌动着春暖花开的动人情景。

  近年来,曲沃县文化工作紧扣“晋文化”主线,突出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两个重点,以百姓舞台、书香曲沃、翰墨晋都为抓手,着力筑牢广覆盖、重参与的文化阵地,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载体,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各类文化惠民活动。

  今年70岁的陈涣文,家住史村镇盈村。白天,陈涣文在村文化活动室看书、下棋,晚上便跳跳广场舞。陈涣文说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让他和跳广场舞的舞友们成了忘年交;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的老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如今,在曲沃县,乡(镇)、社区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农民广场舞大赛、广场文化月活动每年如期举行,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精彩有趣,文化下乡从不间断;县城有晋都文化会展中心、晋园万人广场,民间艺术团体多如繁星;学校的校园文化节、企业的园区文化艺术节年年举办,健步走、读者沙龙、艺术沙龙等活动从不间断。曲沃县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朝晖骄傲地说:“我县文化惠民活动已经实现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文化阵地已经延伸到各个乡(镇)、社区、村,包罗了百姓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该县已形成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网络,建成曲沃县晋都文化会展中心1个(占地23亩,建筑总面积2.4万平方米,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城展馆、档案馆、老年活动馆、影剧院、以及晋都会堂),乡(镇)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各15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4个。

  同时,曲沃县还特别注重文化惠民的“提质增效”。针对广大农村群众和部分特殊群体,曲沃县文化部门组建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送戏、送电影、送辅导下乡活动。2016年全年,曲沃县为群众送戏200余场,“百姓舞台”在日间照料中心、农家场院演出近百场,辅导并组织农民演出团队深入各村自编自演80余场,比2015年增加约15%。

  在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广覆盖的同时,曲沃县文化工作还注重打造群众舞台,融入社会发展的大主题,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出新出彩,使文化惠民之路越走越宽。

  针对不同的人群,曲沃县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如年轻人热衷的“书香曲沃——全民阅读活动”,走俏农村的“百姓舞台”,老人和小孩喜闻乐见的“翰墨晋都——书画之夜”文化消夏活动等。去年以来,曲沃县紧密结合传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推动文化惠民不断深入,先后举办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端午节书画笔会、“清明时节话清明”古诗词展览、迎国庆贺重阳文体大联欢、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中山情·民族魂”放歌曲沃文艺演出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

  文化大戏群众唱主角,不仅需要优秀的民间文艺骨干,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文化场馆的共建共享。近年来,曲沃县不断通过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提供场所设施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形式,对各类文化活动予以帮扶和保障。此外,县文化部门还把“送文化、种文化”活动作为增强群众文化“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重点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合唱、广场舞、戏曲、剪纸等8个方面,通过“请进来”开展集中培训或“走下去”深入基层辅导的方式,到县城、农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免费培训和指导。截至目前,该县已有22个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城乡的大街小巷,有效激发了文艺演出活力,强化了演出队伍建设,优秀文艺团体、文艺骨干、文化作品不断涌现,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群众文化活动空前繁荣。

  站在“十三五”的起点回顾曲沃县文化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不断繁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也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平稳健康发展,新动能正在孕育中。2016年,全县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260余万元,文化企业实现产值5600万元,节庆演艺投资达1400万元,拉动消费500余万元,广电、体育产业项目完成产值达4500万元,文化市场、艺术培训收入近1230万元,其他文化品消费市场预计可达1000万元。目前,全县文化产业经营类别达8大类45个行业,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的经营机构近百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8亿,年均增长12%,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如今,文化工作乘着“文化立县”战略的东风,又搭上了建设“美丽曲沃、幸福家园”的快车。董朝晖信心百倍地说:“我们要紧抓良机,在发展好原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砥砺前行。下一步,将突出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工作,扎实开展贯彻落实;围绕‘平阳记忆、印象临汾’,推广‘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推进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力争推出更多令群众满意的文化活动,创造生产更多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产品,为建成文化氛围浓郁、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品位高雅的文化强县作出新的贡献。”(通讯员 史建荣 魏国瑞)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