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游 今天带你走进曲沃南林交

2019-08-01 09:27: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远眺紫金山苍翠,近听龙泉水潺潺,诗经文化氤氲在街巷角落……置身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便不仅仅是一句应景的话,更是对这个静谧小村庄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好诠释。

  时值盛夏,荷叶满池,荷花摇曳。每到日暮时分,65岁的南林交村民焦爱爱都会在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里散步纳凉,享受惬意时光。焦爱爱坦言,这样的生活早些年压根儿就不敢想,“池塘两边倒满了生活垃圾,河水也是臭的,一到夏天苍蝇蚊子乱飞……”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不仅影响着街坊四邻的心情,也影响着南林交村的长足发展,出外打工谋生是那时不少人的选择。

  对于这些,今年7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喜家看在眼里,也思考在心头。“说起来,咱村可是名声在外。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十二篇就产生在这里。村里有距今2700多年的银杏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龙泉寺,有千亩荷花,有集休闲观光垂钓为一体的龙泉湿地公园。尤其是沿河有25处小泉眼儿,长年清亮,出产的南林交莲藕以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聊起南林交的优势,当了25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喜家如数家珍。守着这些资源,如何使村子好起来、村民富起来,被他认为是村干部的分内之事。

  2016年8月,曲沃县提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这让张喜家意识到时机已然到来。然而,知易行难,事情起初进展得并非一帆风顺。“村里还能建景区?”一时间,质疑声此起彼伏,质疑之外更有因利益牵涉的反对之声。焦爱爱就是反对者之一。“我们家在河道里有一亩多地,起先种过庄稼,后来栽上了树。搞景区占了地,没了收入可咋办?”事实上,像焦爱爱这样的情况规划方案涉及到的共有7家。

  干事谋业,必须思想先行。要打消群众顾虑,首先需要解开村干部的思想疙瘩。于是,张喜家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四去陕西,前往袁家村、马嵬驿等景区景点考察取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大开眼界的村干部们思路豁然开朗,“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方案,大家积极性很高,讨论非常热烈,以至于会议记录本记的都比以前厚。”张喜家欣喜地看到,旅游开发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是两名党员主动剜了自家在河沟里的树,受此影响其他村民也答应了土地置换……最终,南林交村“两委”决定在“东门外”先行试点。

  试点以来,南林交村结合深厚的诗经文化底蕴和秀丽的田园风光,围绕“乡村+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加快启动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来讲就是围绕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建设这个核心,打造三个休闲农业功能区”,张喜家介绍,在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建设上,把诗经文化作为景区灵魂打造,贯穿景区建设全过程,先后共实施了三期工程。打造三个休闲农业功能区,一是百亩荷塘休闲区,以国家地标产品——南林交莲藕为依托,将荷塘与景区融为一体,让游客既能享受荷塘美景,又能体验采摘莲蓬、挖掘莲藕的乐趣;二是林下休闲体验区,在林下栽植牡丹、芍药、连翘等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的药材和花卉,同时林下设有帐篷区,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美丽花海,一边放松身心;三是民宿民俗体验区,对原有老旧房屋进行改造,外表修旧如旧,内部进行舒适性和功能性改造。改造后的房屋一部分用作民宿住宿,一部分用作民俗展示,让人们既体验到住农家屋的乐趣,又对农村的风俗习惯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在这一过程中,南林交村把村庄和景区建设一同规划,同步实施,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旅游功能提升三者相结合。与此同时,根据景区功能要求,村里还建设了与景观配套的生态停车场、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特色小吃商业街和农家乐餐饮、供游客观赏游玩的歌舞表演区和儿童游乐区,以及展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体验销售区等。

  如今,漫步于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以《关雎》爱情故事雕塑为代表的诗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置身其间,如果说游人心头涌动的是诗韵乡愁,那么南林交村民心头涌动的又是什么呢?

  “推开家门就是景区,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人居环境改善带给了焦爱爱心情舒畅,也带给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7年4月全域旅游晋都行——曲沃县六区四园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月开幕时,她的儿子程海宾将自家的临街房子腾出来开了间门市部,而她则守在窗外的冰柜旁售卖冷饮。与这对母子一样,南林交村现在依托景区经商的已达到37家,其中包括8个饭店、两家超市。在张喜家看来,为村民算“小账”和村集体算“大账”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今年‘五一’当天,景区就迎来了两万多人。村集体则靠收取车位费、摊位费,获得了两万多元的旅游相关收入。大蒜、蒜薹上市的时候正赶上旅游节,蒜农们收上来放在地边就卖了,价格比平时高了一倍……”

  在山水之间书写时代答卷,南林交村集中突显诗经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实现文化与旅游、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展现了当地生态之美、田园之美、山水之美,也因此先后荣获了“全国绿色村庄”“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个称号。谈及未来发展,张喜家表示,将继续做好“旅游+”文章,进一步丰富业态,通过文化展示、完善设施、提升服务、优化管理,不断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扩大影响,使景区成为可留、可娱、可游、可居之地,使之在改善村容村貌、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