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孩子有了户口,就能上学了……谢谢党和政府,也谢谢你们!”8月2日,秦丽接过工作人员办理好的户口簿激动地说。
秦丽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说她不幸,是因为2010年7月,秦丽被人以介绍工作为由拐卖到陕西省子洲县马蹄沟镇赵家坪村;说她万幸,是因为2017年2月,公安部门在一次解救妇女行动中解救了她。那一天,秦丽终于带着女儿离开了那里,然而女儿李青青随秦丽回到曲沃县北董乡窑院村后,女儿“落户”又成为困扰她们一家的难题。
千里奔波 两地发力
为了李青青能正常生活和上学,秦丽和家人多次到陕西省子洲县马蹄沟镇派出所办理孩子的户籍迁移手续,但李青青的父亲李军利始终不同意将李青青的户籍迁出,导致其户籍无法在曲沃县“落户”。目前李青青已经8岁,到了入学年龄,没有户口,孩子的生活、上学等颇有不便。
“你的事,我们管定了。”为了孩子能尽早入学,曲沃县委政法委对李青青进行了多次家访,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决定派工作组到陕西省子洲县办理孩子的户口事宜。7月25日,该县县委政法委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政法委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工作骨干组成的5人工作小组,办理李青青户口迁移事项,同时给陕西省子洲县委政法委发了一封请求工作协助函。
接到子洲县委政法委电话回复后,工作组连忙奔赴陕西省子洲县,与子洲县工作人员对接后,连夜召开由两地政法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户籍问题”专题会议。会议决定,原则上要保护受害妇女,防止再次伤害,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为孩子解决户口问题。大家就户口迁移仔细研究,一是做通李青青父亲的思想工作;二是让李青青父母及其他家属达成一致意见,并征求李青青本人意愿后,签订协议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解决问题,要从双方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马蹄沟镇派出所民警首先与李军利一家进行了沟通。接着,曲沃县工作组来到李军利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着为孩子学习、成长着想,共同探讨如何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一次次情与理的碰撞,一回回心与心的交流,感化了李军利,他终于同意迁出孩子的户口。
可是,如何让当事人双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达成孩子抚养权归属及户籍迁移协议呢?两地工作人员绞尽脑汁,在合法和合情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通过利用现代电子设备电传协议,两地工作人员反复做当事人双方思想工作,反复修改协议。
协议达成后,曲沃县委政法委工作人员连夜从北董乡派出所再次奔赴子洲县马蹄沟镇派出所,顺利办理了李青青户籍迁出手续。迁出手续办完后,工作组又马不停蹄返回北董乡派出所,办理了李青青的户籍迁入手续。
8月2日,历时7个工作日,工作人员把李青青的户口簿亲手交给了秦丽。秦丽一家高兴地说:“还是党和政府好啊,还是党和政府好啊……”
法外有情 血浓于水
户口的事情解决了,工作组仍记挂着他们父女见面的事。办案期间,工作组通过与李军利沟通交流,了解到李军利家庭贫困,以前来曲沃探视女儿时,也曾多次遭到秦丽家人的阻拦。目前,李军利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见见女儿。了解到李军利的心愿后,工作组决定帮他实现心愿。
工作组在办完李青青户籍迁出手续时,给李军利留下1000元路费,并留下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方便李军利来曲沃时,安排他与孩子见面。工作人员与李军利互加了微信,经常将有关李青青的生活视频发给李军利,还帮他们进行视频通话,以解李军利一家思念孩子之苦。
近日,李军利带着儿子、妹妹及外甥从陕西来到曲沃,了解这一情况后,工作组立即把李军利一家人接到了北董乡派出所,同时把李青青从家里接出来与父亲见面……看到李军利一家人相见后其乐融融的样子,工作人员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记者 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