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芳菲系列之四》 李彦斌(山西)
《印·迹》 肖念(天津)
《红蜻蜓系列之一》 周丽云(河北)
临汾新闻网讯 色彩与线条,刀痕与墨香,成就了版画的艺术魅力。
自2019年12月1日以来,在曲沃县美术馆举办的“唐风晋韵·全国青年版画家小幅版画作品展”吸引了业界广泛关注,也让人们领略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神奇。
版画,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称“平阳”的我市与之渊源颇深。“版画之头,平阳启之”,平阳木版年画始于隋唐,兴于宋金,盛于元明,被誉为版画的“始祖”,代表作——宋金时期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又称《四美图》)、《义勇武安王位》(又称《关公图》)为我国最早的民间张贴画(版画)珍品,郑振铎先生称其为“世界版画精髓”。
相较于此,当代版画则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自20世纪30年代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
谈及版画创作,市非遗协会会长、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著名版画家刘松江深有感触地说:“版画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劳动,程序繁杂,制作性极强。其要将现实生活中感受的物象尽情描绘出来,再删繁就简,用极精炼的艺术语言表述出极丰富的意境与内涵。正如宋代范温所言:‘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将为时数小时的劳动付之东流,前功尽弃。但其繁杂的制作技艺,正是画家玩味享受的过程。”
正因如此,“唐风晋韵·全国青年版画家小幅版画作品展”中的每一幅作品,总能让人体味到雕凿蚀刻的不易。《印·迹》《森》《花瑶斑布裙》《红蜻蜓系列》《家园系列》……有限空间里展示的这些作品,主题或表现祖国河山美景、伟大历史变迁,或刻画时代人物风貌、人民幸福图景;构图或丰满密集,或萧疏简淡;颜色或为黑白,或为单色,抑或为套色;制作技法或为木刻,或为腐蚀,抑或为美柔汀等等,无一不在细致入微的神形刻画中流露着作者的人文理想和艺术情怀。
刀痕墨香化神奇。“唐风晋韵·全国青年版画家小幅版画作品展”不啻为一次国内当代青年版画家创作水平的集中展示。曲沃县美术馆有关人员介绍,此次展览的364幅作品是从来自27个省(市、区)206位作者的686件投稿作品中反复评审精选出来的,涵盖了凹、凸、平、孔等版画版种。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山西省版画家协会主席侯琪评价认为,一个县级美术馆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版画展,这在我省尚属首次,其发动范围之广、艺术水准之高令人赞叹。刘松江更是连用5个“没想到”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想到参展作者如此之多,没想到参评作品数量之巨,没想到参展省市之广,没想到版画版种之全,没想到参评作品质量水平之整齐,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
的确,一个县级美术馆举办这样高水准的全国性展览殊非易事。馆长史建荣感慨:“从筹备到展览,历时一年半;从征稿到评审,历时几个月;从布展到开幕,用时三十天……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其中甘苦都是财富。364幅优秀作品的精彩展出,无一不凝结着艺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心血汗水,无一不凝结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无一不凝结着专家评委的无私奉献!”作为曲沃县美术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展览,“唐风晋韵·全国青年版画家小幅版画作品展”是曲沃县在实施文化立县战略的背景下,聚焦“争当新标杆、打造新高地、建设新曲沃”目标要求的具体实践,自开展以来的一个月里,吸引了曲沃及周边县市美术爱好者的慕名而来。同时,作为曲沃县美术馆与当地学校“馆校共创”公教项目之一,展览还吸引了一些中小学生体验拓印,零距离感受版画的魅力。业内人士就此评价认为,这样的展览不仅为全国广大青年版画家互相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也有望在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愫,推动和促进全市版画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记者 孙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