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六权治本”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由试点先行先试到全省“有序推进”,其理论日臻完善,实践初显成效。
以问题为导向选“重灾区”试点
每一次探索,都是从试点开始。
小岗村18户村民红手印按就的“生死状”,拉开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小小渔村深圳,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窗口——一项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之前,试点探索无疑是较为稳妥的做法,就全局而言,既有经验可期,也有教训可鉴。
“六权治本”涉及面广、牵扯点多,各地的基础条件不一,干部群众认识接受程度不一,理论成型了,如何在实践中推进?2014年11月,省委经过慎重考虑,将吕梁市、孝义市和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六权治本”试点单位,先行先试。
试点的选择既可以优中选优,也可以选择在薄弱环节突破。“六权治本”试点为什么选择腐败的“重灾区”?
不久后,王儒林书记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指出:“六权治本”就是要“针对掌握权力的重点对象、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先行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在腐败‘重灾区’进行‘六权治本’试点,既体现了省委的政治智慧、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还体现了省委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整体的推进策略。”在省委法治办专职副主任周涛看来,这样选择,一方面能统一“重灾区”干部群众思想,激起他们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们更快地走出低谷、重建政治生态。另一方面,这三个试点单位分别代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他们实践的成果,便于下一阶段对口推广应用,能给全省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根据省委的安排,三个试点单位高度重视、即行启动。试点进展每一步,王儒林书记都详细了解情况,多次与相关负责人座谈,听汇报,问情况,提建议,做指导。其间,他多次赴试点单位实地调研指导,或委托责成有关省领导调研指导。
2015年3月,王儒林书记赴吕梁调研,“六权治本”是其中一项重要调研内容。这是他半年之后再入吕梁老区。此时的吕梁,杨柳青青,春回大地。4天时间里,王儒林书记驱车7个县、召开两次座谈会、与百余干部群众面谈,听取最基层的声音。
“能否抽调省有关部门人员,对于我市的文件、流程、制度审核把关”“最好省、市、县三级联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发言者提出了一条条实打实的建议。
“试点单位做了大量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为今后全省实施‘六权治本’提供了好的经验和借鉴。下一步,要突出把握好‘六权治本’的方向性、政策性、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科学性”;“要突出深化改革,研究重大关系,把握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王儒林书记宏观把控,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尊重基层创新探索,就是尊重改革开放的精神,这是深入推进“六权治本”的必然选择。
随后,受王儒林书记委托,多位省领导先后到试点单位详细了解推进情况,实地进行指导。
正是有了这些关键时刻的航向引领,试点单位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校正方法,不断拓展路径。“六权治本”在上下联动地推进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省交通厅依法确权总数7类181项,比原来减少了32.2%,27项行政审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大厅集中管理,今年1至5月份办理行政审批5123件,无一超时;吕梁市梳理职权清单5000多项,风险点3万个左右,根据风险点分别制定预警办法和防控措施;孝义市政府序列共清理职权3760项,通过简政放权、流程再造,行政许可类权力减少21%,平均审批期限缩短45%,释放了民间活力、市场活力。
事实证明,省委选择“重灾区”作试点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呼旭光说,看看试点单位群众办事顺畅了没有、腐败现象减少了没有、发展软环境优化了没有,以此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六权治本”理论体系,进而推动下一步工作。
在实践中检验让群众来评判
每一项改革,都需要重点突破。
3月25日,中办国办《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省、市、县政府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并做出了时间期限安排。
研读中办国办《指导意见》,不难发现,其梳理行政职权、清理调整职权、依法审核确认、公布职权清单、优化运行流程、强化监督问责等要求内容,与我省正在实施的“六权治本”工作的方向目标一致。某种程度上讲,山西在此方面的探索走在了全国之前。
王儒林书记主持召开的吕梁调研座谈会上,《指导意见》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点。经过一番热议,大家一致认为,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本身就是推进“六权治本”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省委既定的工作重点。《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们更好地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六权治本”指明了方向。
也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上,王儒林书记明确要求:试点单位要突出重点,着力落实好中办国办《指导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执行,并以此带动其他方面工作。
“对群众来说,办事流程越简单越好;我们内部的监督体系,越完善越好,复杂一点没关系。”“驾照年审体检,县级医院水平就够用,为啥来回折腾老百姓?”“农业物资采购需要层层批复,有时就误了农时”……在孝义市召开的座谈会上,该市领导马文革、李殿生、薛厚华等人的发言,务实而又接地气。长达3个多小时的座谈交流,鲜有人进出走动。
王儒林书记、与会其他省领导、“六权治本”工作相关负责人不时打断发言,多次询问。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研究,王儒林书记指出,要积极在乡、村两级探索实施“六权治本”,进一步规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基层站所和管理岗位的权力运行,防止制度约束效力的层层递减和“末梢锐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郡县制,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王儒林书记最后说,改革成功不成功,让实践来检验,让群众来检验。
航船需要不断校正航向,改革需要不断聚焦方向。此次吕梁调研,“六权治本”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并得以“再聚焦、再深化、再落实”,向着推进“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的根本目的又近了一步。
用行动来说话向制度要成果
每一步推进,都必须紧盯目标。
2015年4月20日,省委决定,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全省有重点、有计划地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工作。
当日召开的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总结暨“六权治本”推进会上,三家试点单位负责人做了典型发言。他们用幻灯片演示,流程图、模板、制度框架等一一展现在与会者面前,“省交通厅全国同行业审批量最少”“吕梁市所有交易进平台、平台之外无交易”“孝义市审批期限缩短45%,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言者胸有成竹。
与会的省、市、县(市、区)及省直部门等负责人,埋头记录,或用手机拍照存档。三家单位发言结束,会场响起如潮掌声。
掌声就是最好的回答——半年时间,三个试点单位边探索、边推进、边完善,逐步完成了“六权治本”操作流程图、“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三清单、两张图”模板、“两平台”建设流程、涵盖“六权治本”的制度体系,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范式。
王儒林书记在会上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六权治本”的总体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重要论述作为根本指针,把改革精神和创新思维贯穿始终,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山西作为重要目标,把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作为工作重点,把推动“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作为根本目的。自此,“六权治本”工作进入全省深入有序实践阶段。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省委在全省推进“六权治本”工作两个多月来,各级各部门制定清单、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形成了试点先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太原市、临汾市等皆出台“六权治本”工作推进方案,高平市“塌方式腐败”后的“灾后重建”,从严从实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6月底,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通过了省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根据清单,本轮清理共减少省政府部门和单位权力事项5343项,精简率达63%,共保留52个部门和单位行政职权3090项,其中由省直部门直接行使的1372项,实行属地管理的1718项。
这是我省落实中办国办《指导意见》、实施“六权治本”的重要成果,为织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相关部门正在对权力清单修改完善、按程序报批,市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编制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也要求与“六权治本”工作相结合,做到“四解决、四见效”。
“六权治本”的理论设计,正在变成三晋大地如火如荼的实践行动。当然,“六权治本”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公布权力清单后还要再推进”“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把握好制约监督权力与制度高效运行的关系”……
省委清醒地认识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将会一直在路上;也更坚定地把“六权治本”向前推进,哪里有权力,就将制约和监督延伸到哪里!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