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春秋》剧照
民族情景诗《桃花红》
《解放》剧照
音舞诗《晋善晋美·中国梦》剧照
新编晋剧《拔剑长歌》剧照
广灵剪纸《和谐中国》
舞蹈《饭罐罐》
推光漆器《吹箫引凤》
广灵剪纸《大寨虎头山》
广灵剪纸《人民英雄纪念碑》
郭梅花剪纸《母亲叫儿打东洋》
鸟尊
推光漆器《金色年华》
当“一缕曙光”,照亮从猿到人的进化;当“一堆圣火”,点燃人类的希望;当“一座都城”,预示华夏文明的兴起,山西——这片钟灵毓秀的沃土,孕育了一个历史的开端、一部文明的演进、一方文化的绽放。
“一座都城”,就是山西临汾襄汾陶寺遗址,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认定为“帝尧都城”,使尧文化由传说成为信史,树起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伟大丰碑;
“一堆圣火”,就是山西运城芮城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尤其是火烧骨,把我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
“一缕曙光”,就是1994年由中美联合考古考察在山西运城垣曲发现的4000多万年前“世纪曙猿”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被专家认为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人类和猿最早的祖先在中国。
5000年的华夏文明、180万年前的用火历史、4000多万年前的类人猿,人类的起源在中国、历史的发端在山西,尽管有些问题在学术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山西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地位却得到了公认。
巍峨太行、滔滔黄河,“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从优秀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为代表,三晋优秀文化得以大力弘扬,并不断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让三晋文化历久不衰,再度焕发出了崭新魅力。
文化是兴国之魂、民族之要,增强文化的精神力量,必须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近年来,我省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守文化根基不动摇,坚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用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情掬取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生动展现了三晋文化的瑰丽多姿,使得山西文艺创作生机盎然,文化精品硕果满园。
在“十一五”期间,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以上。预计“十二五”末,山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6%左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跃居中西部领先水平,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届时,文化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将更为重要,并成为我省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
飞越历史千万年,横跨岁月五千载,沧海桑田之间,留下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留下的是三晋文化生生不息的坚定脚步。
在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扑面而来,而文明的血脉、文化的印记早已镌刻在三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作者:郭兆平 孟庆伟 王媛)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