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7日讯(记者 贾瑞婧 实习生 梁哲瑞)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婚丧嫁娶礼金支出1241元,同比增加56元,增长4.7%。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虽然增幅整体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绝对额占比仍较高。前三季度,婚丧嫁娶礼金支出占非经常性转移支出的67.4%,较去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
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婚丧嫁娶礼金支出增幅的不断下降,与大力宣传“破除陈规陋俗、树立文明新风”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绝对额较大,仍呈现不断上涨趋势。礼金标准日益攀升、金额不断加大,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加重了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
○网友评论
“闻香识人”:上周参加婚礼,我包的是300元,到五星级酒店后,怎么着都觉得这礼金拿不出手,至少得500元了,临时又塞了两张。光国庆7天,大大小小的红包出去了5个,估估都3000多块了。幸亏每年也就“忙”这么一段时间,要是每个月都这样,日子都不用过了。
“summer西瓜”:现在物价上涨很快,普通人一场婚礼下来,不赔钱就算不错了,何况,收到的份子钱将来还是要还的。所以说,钱给饭店赚了,大家就是图个热闹。
“wang'ailan”:随礼应该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自身经济实力。如果你的经济实力比别人好很多,那么自然你要比相同关系的多包点。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不仅能让新人开心增进友谊,同时还能为自己攒人情。所以有能力就多包点。二是看你和新郎新娘的关系。如果你们关系很铁的话,跟着别人包一两百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这时候你比别人多包点,就能显示出你对这个朋友的重视。三是随大流。这种情况最常见,比如关系还行的同学、同事、朋友,这种情况最简单了,直接随大流就行,没啥可伤脑筋的。
“fulang585858”:参加婚礼,前来上礼的多是父母一辈的亲戚朋友,新人的同事朋友反而不多。这说明在年轻一辈中,大家并不是特别推崇所谓的“礼尚往来”。在国外,参加婚礼不一定上礼金,有时候送给新人小礼物或者祝福就可以了。动不动就拿出超出自己收入能力的金额上礼,一方面加重自身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助长了“上大礼”的陋习,于国于家都不是好事情。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