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韩家庄

2014-06-09 17:19: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韩斌

 

咚咚锵,锵咚咚,

威风锣鼓真威风。

威风锣鼓何时有?

哪年哪月谁发明?

你问他问多少年,

历朝历代没弄清。

朝里既然弄不清,

咱就山里问野人。

问问圈头李学智,

      尧舜历史他精通。

老人高寿九十多,

听的更比见的多。

问了半天就—句,

听说跟舜有关系。

—句话儿开了窍,

答案很快就找到。

就在洪洞韩家庄,

听我从头说端祥:

话说四千多年前,

尧王访贤要交班,

访贤访到咱神里,

舜赶两牛正揲地,

犁扙挂一小簸箕,

不打耕牛打簸箕。

尧王觉得怪又奇,

这是演的那出戏?

舜王揲到地脚头,

喝住牛儿讲根由,

揲地苦重全靠牛,

不打又不好好走,

万不得已打—下,

黑牛嗔来黄牛吼。

我就改用打簸箕,

不偏他来不向你,

互相以为打对方,

不用扬鞭齐奋蹄,

聪明善良又仁义,

尧王听罢暗中喜,

经过几番再考察,

大事—一全定下:

两个女儿—人许,

又把皇位让女婿。

异外大喜从天降,

源自—张小簸箕。

小簸箕,谁编的?

听我慢慢往下续。

        舜王六岁亲妈亡,

长大成人靠后娘,

后娘姓韩人丁旺,

娘家是咱韩家庄。

韩家庄,编簸箕,

晋中晋南有名气。

舜王敲的小簸箕,

就是他舅给编的。

听说外甥当皇帝,

又娶尧王两仙女,

成了皇亲和国戚,

舅舅—村都惊喜。

结婚那天齐贺礼,

扛上笸箩背簸箕,

有的顶的柳帽子,

一顶就是—摞子。

—上历山瞪了眼,

没见过的大场面。

又惊又喜又兴奋,

手之舞之发起混,

你拣木棒敲笸箩,

他拣石头敲簸箕,

柳帽拍的啵啵响,

忽地扔到半空里,

尘土飞扬柳货闪,

龙腾虎跃闹翻天。

土眉乌眼打呼哨,

个个都成三花脸。

新婚三天没大小,

假豹子的不得了。

尧王看了特惊奇,

没有责备反倒喜。

看着粗野意思深,

他舅门上有学问,

分明给我唱颂歌,

又对女婿好夸说。

这等热闹前朝无,

本朝应当快推出。

说推就推当场定,

—件—件起大名:

敲的笸箩圆鼓鼓,

依型定名就叫鼓;

簸箕敲的像撵狼,

依势定名就叫锣;

柳帽拍的啵啵响,

依声定名就叫钹。

阳刚粗狂气势宏,

热闹起名叫威风,

再加锣鼓两个字,

威风锣鼓便诞生。

金口玉牙拍了板,

传到如今都不变。

回头再把舜王看,

春风满面笑眉展,

锣鼓曲牌谱出来,

送给尧王叫圣裁。

呯呯匡咚匡咚咚,

尧王—看够水平。

定名《投唐》表忠心,

有德有才胜大任。

威风锣鼓从此兴,

婚庆国典响不停,

正月要敲二十天,

隆重热闹三月三,

百面鼓,千面锣,

擦钹后面跟铙钹,

人马旗伞几里长,

接罢姑姑送娘娘。

舜王登基头年冬,

中国开始有了铜,

锣钹换成铜家伙,

鼓腔改用木头做,

两面都用牛皮蒙,

敲打起来更威风。

声更远,音更响,

披挂越来越时尚,

样儿越变越时彻,

面儿越变越平者,

坯子没走大样子,

还像柳货它老子。

曲牌编下一大串,

有《吃凉粉》《西河滩》。

走过夏,走过冬,

再苦再难也传承。

进了省,进了京,

天安门前抖威风。

古典鼓乐大遗产,

远源流长响不断。

       笸箩簸箕窨里编,

锣鼓往事窨里传,

借着盖楼修村志,

多年迷题有答案。

威风锣鼓发源地,

原来就在咱这里。

咚咚锵,咚咚锵,

威风锣鼓韩家庄,

咚咚锵,咚咚锵,

威风锣鼓韩家庄。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父亲的旧布鞋

下一篇: 印象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