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夜之间,报纸、电视、手机上,广泛宣传着马健的事迹。
最早知道马健是因为他的文字。李月香,马健爱人,是我在县司法局参加工作时的办公室主任,我的直接领导,她和善、亲切、朴实。记得有一次,月香姐整理她的柜子,一旁的我无意看到一篇《祭母文》,忍不住读了,读的泪流满面,文章署名马健,月香姐说,是我家那人写的。
也曾听同事议论马健,说他写材料写得好,笔杆子,写很多县上的大材料什么的……我跟月香姐熟悉后,闲聊时也听她说,她老公爱看书,总是去书店买很多书,什么哲学等等常人看不大懂的书,说他老公总学习学到半夜,写稿子、看书、还练毛笔字……知道这些,在我脑海中树立起马健的高大光辉形象。我一向对爱学习的人抱有极大好感,深信爱学习的人人品佳,事业生活都会顺风顺水。
后来,县上组织副科级考试,果不其然,马健到了古城任镇长。那时,耳边常有月香姐说:“我老公就住单位了,常常半个月不回家。”大概是2011年吧,市司法局领导带领新录入的9名公务员视察古城司法所,那天,月香姐陪毛跃芳局长同去,我负责照相工作,马镇长接待,当时在古城镇政府会议室,大家围坐下来,那是我第一次见马镇长和听他讲话,他穿着很普通,讲话却很有力量。我在一旁来回照相,听得热血沸腾。我悄悄跟月香姐说,你老公口才真好!她笑着说,他以前也不会讲话,就常看书、常练。
记得有一次因事去月香姐家,进门左转,放眼看到阳台上陈旧的书架上摆着各种书籍,还有的用好几个破旧的箱子装着,同样陈旧的桌子上看到有马健的毛笔字手稿,有的挂起来,有的层层叠叠的放着。书,俯仰皆是,在客厅的沙发落座,茶几下面竟随手就能抽出几本出来。
后来,听同事说马健写了自己在古城的工作手记,装订成一本书,我赶紧向月香姐借,她低调极了,不愿让太多人看到,让我看完马上还她,待她终于在别人手中拿回书给我时,我急急拿回家,一字不落,两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很震撼!很感动!读罢,就觉得马健是个响当当的汉子,有担当的爷们,老百姓的包青天,男人能做到这份上真够了,就这感觉。当然,看到《烈士》那一篇我又落泪了。当天晚上,我写日记,把从书中得到的精华写进日记,有一句“有事拼命,无事学习”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听月香姐说马健调到邓庄了。
后来,组织调我到团县委,起初工作多有不适,月香姐多次来电、发信鼓励我,指导我,让我适应环境,给我加油!后来,忙碌的工作,很少再和月香姐联系,直到有一天,从司法局到汾城任组宣委员的姚慧敏到组织部办事,路过我办公室一坐,才得知乡镇已经开始听马健事迹报告会了。
我急忙上网,才发现宣传已铺天盖地。很快,我也被通知参加马健的第二场报告会。
马健在台上说:“我也问自己,不是在做梦吧,然后咬下手指头,说是真的!”他说,“我还是以前的马健,我还是我!”他在台上说了两个小时,是真实的他自己。
听完报告,我给月香姐发短信,“上午听马镇长的报告会了,很感触,有启发”。她回:“其实他只是在尽本能而已,大家也和他一样的努力,一样的为民倾心谋利。也许还有比他更出色的人没被发现呢。”她说的很实在,我却再次感动。
马健在工作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可我觉得,月香姐同样是默默无闻撑起家庭的楷模,他们一样的朴实、勤勉、善良、包容,、优秀!很庆幸,我的身边有这样的人。
我深信马健会走得更远,他是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当下的百姓,就是捧这样的干部,我们的转型跨越,就是要这样的干部!我,会向他看齐,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作者:常海燕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