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牵肠挂肚的高考即将拉开帷幕。看着信心满满的女儿,我相信她会竭尽全力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女儿进入高中后,这几百日里,高考成了我家最主要的话题,分班、弥补科目“短板”、复习重点、调考、倒计时、冲刺……一路走来,我们为她焦虑、加油、欢欣,请家教、调整心态。想像当青春勃发的女儿走进考场,回眸对我们调皮的一笑,做出“V”字型的手势时,我在心里默念:女儿,一定要在这场人生的大考中涂抹出最亮的色彩。
此刻,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场高考。那也是炎热的夏日。没有电话,忙于工作的父母只能在遥远的县城为我祝福。就带了三天的干粮和咸菜,搭着去公社拉货的拖拉机,一路上颠簸不已,我还在背题,或许还能多抓一分。就是一分,它有可能使你的命运倒过个。
本来我通过考试被县一中录取,还分在重点班。正当我们踌躇满志地勾画着美好的未来时,命运却给开了个不小的玩笑,无奈地中断了高中学业。下乡临走前,头发花白的班主任心情复杂地告诫我们,你们都是学习的好苗子。这种不重视读书的状态不会长久。国家要发展就需要人才。把课本和参考书都带上,农村条件再艰苦,也要记着读书。就算不高考,多学知识将来也有用。要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回来后可以随时问我们。
在知青点里,大多数人也只把上山下乡当做走过场。劳作太累,伙食很简单,晚上看书只能点煤油灯。
老师的提醒成了我看书不竭的动力。当别人在甩扑克侃大山混时间时,我却“猫”在蚊帐里啃那些落下的功课。这在当时,我被别人看成了另类。后来,有人找路子通过关系回城当工人、进机关,参军,我心惶恐。
难道命中注定要修一辈子的地球吗?冥冥的彷徨中,老师的预言得到了应验。那年,国家恢复了高考。
闻讯,我激动得几晚没睡好。可以“光明正大”地复习了,我蓄势待发。
由于底子厚,取得了高分,我在公社成千上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最后被一家重点院校录取,选读了心仪的专业。
从进入备考的那一天起,女儿很实际,高考就是为了进名校。从亲戚朋友年龄相仿的就业现实中,她悟出了一个理:名校生好找工作,甚至有用人单位到学校“预定”。为此,她复习很自觉,也不要我们多催促,一分一秒都抓得很紧,这实际上是为父母分忧,也能实现她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只要女儿能考出调考成绩,被省重点院校录取应该没问题。
时隔近三十年,两代人的高考,父女有着别样的情怀。我是为走出那个贫穷落后的山乡,女儿则是为将来的就业。虽然“功利”,但高考的公信力不容置疑。谁把握好,谁就能占据了人生的先机。“独木桥”上,无畏者冲过去就是胜利。笑到最后,也笑得最好。
作者:刘兵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