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祖脉

2014-08-03 20:01: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李琳之

过赵康往西4公里许的九原山,晋国时又称九京,九原对峙,森林覆盖,树木葱茏,是晋国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是故绛一道上了保险的天然屏障。

当我的目光穿过古城往东过北柴10公里许的长子头村时,那凄美的传说使我刚平复下来的心灵又颤抖起来:太子申生遇害时,晋大夫狐偃、赵衰等人曾聚此计议营救。未果,申生无奈悲壮地自杀于他的曲沃封地。诸大夫冒着生命危险,将太子的头颅偷出来藏于此处。噩耗传来,重耳仓惶出逃,在师庄(赵康村)泊池旁上马而奔。在重耳上马处,后人立“晋世子上马石”石碑一座,千百年来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无常的磨难才是上天赐予以后称霸天下的晋文公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古城往北过20公里许靠西,有荀董村,系晋国大夫荀息和史官董狐合祠而得名。宋代司马光曾作《荀息论》,太平县志》录《董狐传》,极尽讴歌褒扬之能事,彰显着荀息无二的忠贞和董狐作为史官刚正不阿的凛然气节。

古城往西北13公里处,是古厥店村,立有韩厥祠和墓碑,碑文经长期的风蚀雨浸,已模糊不清,隐约显示:晋景公听屠岸贾之谗,夷灭赵氏几尽,后于程婴、公孙杵臼存赵氏孤,雪忠魂之冤,感人至深,可以流传千古……

和古厥店村隔邻而居的三公村,相传公孙杵臼、程婴、韩厥三人议救孤于此。村中原建有“三公议事亭”,已无存,而公孙杵臼祠墓赫然在焉。散居于古城附近的赵雄、赵豹、南赵、北赵、大赵、小赵和西汾阳几个村均系幸存的赵氏后裔集聚地。漫漫80年前,赵雄村尚存有宋元祐时重修的赵氏祠堂,密楼式格局,上下两层,雕有赵衰、赵盾、赵朔、赵武等四代忠良的塑像,村北还有赵宣子墓。与“赵氏孤儿”有关的安儿坡、三公祠、程婴墓等遗迹均散布于附近的田间、地头、村庄,甚至被埋于家户的房檐屋下。

望北5公里许的东汾阳村,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均有清康乾时代筑立的碑刻“赵宣子故里”。还有高高矗立的那一块“赵宣子故里”的石碑,似乎在无言地告诉着过往路人,这里才是赵盾下宫的下榻之地。

令人切齿的奸贼屠岸贾是赵康古城东12公里许永固村人,后为避开人们的辱骂和出外的尴尬,屠姓后人便改屠为原。赵康附近的这些村子和永固村直到现在还有不通婚的风俗,而永固村从不上演《八义图》(即《赵氏孤儿》),也早已成为其祖宗先人既定的规矩习惯。

赵盾之子及其兄弟赵朔、赵同、赵括等满门360口人被含冤斩首后,埋葬在9冢墓中,每冢埋40口人。九冢分布在赵雄村及靠西九原山下的方圆几里内,现在已经找到的有7个冢的废墟残迹。其中第七冢位于赵雄村西,占地达100平方米左右。巍峨高大的园冢上有七棵千年柏树,郁郁葱葱,肃穆凛然。

 

责任编辑:杨洋

上一篇: 没有新娘的婚礼

下一篇: 母亲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