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古堡的魅力

2013-07-18 10:36: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魅力中国名镇”评选中,山西张壁古堡与浙江乌镇、安徽西递宏村、江苏同里等地,一同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据知,在最初100多家报名者中,我省晋城北留镇和吕梁碛口也一同进入了前60名,但只有张壁一路走来,进身十佳。当时我还想过,张壁到底是凭着何种魅力获得这一殊荣的,不想时隔一月,我便有幸造访这个千年村落。
车到介休城,过了龙凤镇,再转过几道弯,便到了古堡的南门下。初看上去这就是一座城墙环抱、南高北低的北方村落,对于看惯深宅大院的北方人来说,这里显不出太大的气势。南门堡为石砌的拱形门洞,顶部护有硬山式琉璃房檐,在门洞上方口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着龙首;穿过堡门,是一条长约300米、略呈S弧线形的红砂石板街道,这象征龙身;街道中央铺有三列红色长石条,这便是龙脊了。街东三条小巷,街西四条小巷,皆与主街呈丁字口状,这样的布局好像是出于防御考虑。堡内至今有30余座保存完好明清院落,看上去门楣考究、古风犹存。沿街北行,西侧有一株根深叶茂的槐抱柳,距今已有千年,据导游讲,这里原来有一个水塘,与斜对面的水塘隔街相对,构成一个阴阳太极图,可惜上世纪70年代被填平,目前正准备恢复。北堡门建有瓮城,与别处不同的是瓮城门与北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一为南北走向,一为东西走向,据说这既遵循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又有风水不外流之意。
在北门堡西侧拾阶登上二层城楼,有3座古朴的庙宇建筑,中间最高的是真武庙,东侧为空王庙,西侧为三大士庙,山脊皆为琉璃雕饰,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在空王佛行宫前,有两通明万历年孔雀蓝琉璃碑,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是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十分精美。我虽是个平生好入名山游之人,各种石碑见过无数,但琉璃碑还是第一次见到,后来才知这是我国目前唯一发现的琉璃碑。站在大殿正前方很袖珍的钟鼓楼旁,村南不远处的绵山依稀可辨。由于小镇处于绵山之阴,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有悖于中国传统北高南低、靠山面水的选址标准,聪明的张壁人就在北堡门上建起了这些庙宇,使庙顶标高超过了南堡门,而由于绵山地势高陡,他们又在南门堡外建起了关帝庙,以遮挡“煞气”。这种注重风水的建筑理念,使我想到曾为晋商首富的太谷曹家,他们因宅院之南有座大山,就把豪宅设计成汉字“寿”字型,以借“寿比南山”之意,两者相比,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应该说,拥有这些,张壁就可以屹立于名镇之林了,但当我们随着导游小姐的指引,从南堡门的关帝庙进入地道之后,才真正领略到张壁古堡的魅力所在。说它是地道,不如说是一座神秘诡异、结构复杂的地下迷宫。整个地道共有上、中、下三层,底层距地面20多米,中层距地面有8到10米,高层距地面1米左右,行兵道高1.75-2米,宽1米,内部既有马厩、粮仓、兵屯功能,又有监视、指挥、袭击、陷阱、闸门、通气、通水设施……功能异常完善,其军事价值、建筑价值难以估量。据说张壁地道的设计暗含“六壬奇门”之术,不过,由于多次地震造成的塌陷,大部分地道已经淤塞,目前清理出的仅有3000余米,而据测算,张壁古堡地道的总长度当有1万米。从村西地道出口出来后,张壁古堡深壑环绕、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一目了然。根据专家考证,张壁古堡最早建于隋末大业13年(公元617年),据今1388年,系刘武州及其部将尉迟恭所建,当时是攻防兼备的瓮城型古堡,也曾是与唐太宗激战的古战场,堡内多为练兵场、兵营、粮草仓,民宅甚少,直到宋金时期方有大户入住,明清时呈繁荣之势。
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这是张壁评为魅力名镇时颁奖辞里的一句,细细把玩,这10个字还真点出了张壁古堡的魅力所在。由于时间关系,虽然我们走在龙脊街上,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像全国独有的刘武州庙、及金代古墓等都没能一看。不过一想留点遗憾也好,像张壁这类充满神奇的地方,就要像对待奇书一样,仅浏览一遍是不够的。

(石耀辉)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听知了在唱歌

下一篇: 玩山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