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童年的回忆

2013-07-26 09:49: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是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一个比较殷实宽裕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母亲是一名辞去公职的农民。60年代的公社食堂化和当时的社会主义大生产环境,使很多孩子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我从小体弱多病,备受父母呵护。因为是独子,家里有最好的都是我的,记得我还有个小手风琴,那真是奢侈品啊。

相力村有五六十户人家,分东头、西头,窑脑上和窑湾里四个区域,我家在西头,也称上店里,听老人说,过去我们家开骡马店,但骡马店不是我家的,是我二爷爷家的,爷爷辈兄弟四人,二爷爷当家,我爷爷行四,听说爷爷是有名的好人,地方绅士,多受村里人敬重。我家在西头往东的第二个院子,院里住着三家人,一家是姓谢的邻居伯母,另一家是我的三叔和婶娘,一家一孔砖面土窑,我家在中间土窑洞,三叔在东边,邻居伯伯在西边,父辈兄弟三人,父亲行二,伯父被日寇杀害,留有二女,一女送人,一女随伯母改嫁代养,三叔也是教书先生。

村子东头有个道,也就是比较宽敞的场地,小时候就盼着每个月的农历十五日,这一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一群小孩能在东头道里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顶牛角,就是一个人背起另一个人把手撑开,做起独角的形状与另一组或多组顶撞,把谁顶下来谁就算失败,谁战胜到最后谁就赢。有童趣,有童心,回想起来挺有意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孩子也脱掉笨重的中式棉袄棉裤轻装出门了。在后头沟里的小河里,大人们在洗衣服,小孩们在嬉戏打闹抓蝌蚪,要不就在草地里逮昆虫和蝴蝶。不知不觉夏天到了,一群小孩在小河里挖出泥沙,掏一个洞穴,聚一个水池,脱光身子,在池子里戏水玩耍。大人们经常提醒小心天气变化下大雨河水冲来,注意安全。就这样孩子们好像忘掉一切的尽兴得玩个痛快。到了晚上,不知累不觉倦继续在麦场里捉迷藏,钻到麦秆堆里真是难寻。收获的季节到了,玉米棒、红薯、土豆等粮食作物却要集体收获。再按人口分发,孩子们在地里看住分给自己家的粮食,大人们则一担一担的用箩筐往家里担。我家里没有男劳力,只能靠我和妈一筐一筐往回抬,妈妈很辛苦,有时候也求别人给帮一下忙。秋天的孩子也是天真无邪,在灌木丛里逮蝈蝈,不敢用手抓,就脱了鞋用两只鞋扣,抓住后,放进编好的麦秆笼子里,听它叫,对孩子来说非常的好听,就像催眠曲一样。

秋天雨水比较多,雨水停后,村子对面的山上经常会出现彩虹。听老人们说彩虹出来后,不敢用手指头去指,若你去指了,就会烂指头,这对当时的孩子是一个极其管用的玩笑,所以就没有人敢用手指头去指彩虹,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可能是因为彩虹的美丽和神圣吧。

天气一天一天的变凉,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孩子们开始很少出门,早上起来后趴在窗户的玻璃霜花上哈个圈圈,看一看院里的积雪,中午时分雪融化了,才跑出院子,分头看着房檐下冰柱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水,水溅落了一身,大人又该责备了。冬天是孩子们最难熬的日子。脸蛋冻红了,小手冻肿了,贪玩的心冻没了,没电视,没电灯,没暖气,早睡晚起成了孩子们过冬的礼物。但是,期盼的一天终于来到了。过年穿新衣,放鞭炮,串门会朋友,你有红枣给他吃,他有糖果给你吃。最好玩的是正月初一凌晨点燃火塔。前一天在院子中间用柴火堆成一个火塔,火塔中间的空心出放些引燃柴火物。初一看谁家火塔点的最早,燃的最旺,时间最长,来年的光景就会越好。点完火塔放鞭炮,放完鞭炮吃饺子,吃完饺子,小孩们成群结队的给长辈拜年要压岁钱,真是喜庆。大人们忙活了一年也该歇息歇息了。过了初一,初二大人们就开始上工,往地里担粪,为春耕做准备,昔日的农村,劳苦的农民就这样生活着。

该到上学的年龄了。8岁那年妈妈让我上学,我一个人不想去,妈妈就让我和同岁的邻居家小孩与我作伴一起到学校。

学校在村子东南角的一个庙上,文革期间改作了学校。听说这个庙是个娘娘庙,二三年级期间有一男一女两个同班同学因小儿麻痹而夭折,当时都说是学校占了娘娘庙而造成的,但是后来,到我们初中毕业,学校都一直占着这个庙,也再没有发生过什么。

上了学,我就成学生了,也懂事了,在学校里是一名好学生,爱学习,懂礼貌,受到老师表扬,回到家里也知道心疼妈妈了,帮妈妈推磨碾米拾柴担水,自留地的活也帮着干,妈妈很是欣慰。不料,10岁那年我得了肺结核,咳嗽难忍。妈妈四处问医,费尽了心血,甚是心痛。即使这样,我还是一边上学一边治疗,从没放弃学业,一直被评为三好学生。

童年无猜,童年情,童年的回忆,童年的梦,童年拥有美丽的内心世界。多么希望再回到童年,回到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童年。范国宏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人生如花

下一篇: 听知了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