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探访女画家

2013-08-10 09:19: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夏全发

    (一)6月下旬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趁赴京参加首届“石膏山杯”全国征文大赛颁奖典礼之际,我特意探访了正在首都进修的侯马籍女画家常美娟。
    本来美娟约我11点到其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书画进修学院见面,当我从芍药居住地赶过去的时候,她正在医院给得了病的儿子打点滴。画室里只有她的学长几个人忙碌着写字画画,我一边耐心等待,一边和美娟的学长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讪着,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听说是从学妹的家乡来拜访的作家朋友,班长盛景华显得热情起来,他停下手中的画笔,又是让座,又是倒水的,并安慰我说:“别见外,学妹一会儿就回来了,再说了,我们应该是同行嘛!”接着,他又拿出一本他自己刚出版的画册赠与我。我便浏览起这位刚认识的书画家兼记者、作家的画册来。顷刻间,我进门时那种陌生感便烟消云散:心里为美娟有这么好的学长这么和谐与共的班长这么美好的学习环境而深感欣慰!(二)正在沉醉于浏览画册时,常美娟风风火火地推门而进。
    “夏老师,让您久等了,很抱歉!”美娟一边向我道歉,一边说:“儿子扁桃体发炎了,去医院看了一下,打完点滴就急着赶回来!”“没关系,是我来得早了点!”我向美娟解释道。
    “您托付的画还没顾上画呢,我现在就给您画!”美娟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拿出笔墨纸砚和颜料,略做调色,稍作思索,提笔便画起来。
    说着美娟便旁若无人全神贯注地进入角色,我不便打扰,一边静静地等待,一边信马由缰地回想起美娟的许多有关画画的经历来:常美娟自幼就喜欢画画,梦想着当一名画家!但真正走上作画之路,并蜚声画坛,连连获奖,却是近十多年的事。
    20年前,美娟从太原师范专科毕业后,回到故乡侯马职业中专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一干就是20年。她那时虽然代的是幼师课,但始终没有忘记画家梦!她一边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画画,渐渐地在画坛崭露头角。2006年,一个并非偶然的机会改变了美娟的人生轨迹:她考上了北京画院研修班,师从于著名画家石齐、莫晓松等名家。北京画院,这座蜚声中外的地方,不仅大大开阔了常美娟的眼界和视野,更难得的是那些名家手把手地指导,拨云见日般的教诲,天马行空似的思路……使美娟的绘画有了突飞猛进!画院进修还不仅仅是画技上的长足进步,更使常美娟这位有着天赋的画家受益匪浅的是,她于进修期间那些海阔天空般的写生、采风实践!那几年,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常美娟饱览了祖国美丽的大山名川秀丽风光;那几年,从首都故宫到北大等高等学府,常美娟阅尽了五千年文明古国丰厚的名著和名画……尤其使她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是在黄河岸边的文化古镇—— —碛口,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触动了她的创作灵感!从而收获了《山村小景》、《牡丹》等花之系列赏心悦目的作品。
    (三)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中度过,大约不到半个小时,一幅《荷花》四尺斗方便潇洒画就。已到了午饭时分,我连忙邀请常美娟到外面下馆子。这时,她的班长盛景华却非要请我们一起吃饭。我正要婉言谢绝,美娟却替我应承下来。我们一行七八个,便来到窗明几净的人大师生饭店。稍顷,几个美味可口的饭菜和啤酒就上来了。接着大家把盏碰杯,夹菜嚼饭,热热闹闹地吃将起来。同学们纷纷提起就在这几天,她的作品《又见春天》又在全国获奖,全国获奖是件不容易的事。羡慕虽然挂在同学们的脸上,但创作这张画的辛苦同学们是有目共睹的,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心血终于有了回报。
    大概美娟猜透了我的心思,就触景生情说起她们的进修生活来:因为上的是人大书画进修学院,她们的伙食费用很便宜,一个鸡蛋五毛钱,一份饭菜三五元。她们和人大的学生一样待遇,每月都会得到国家一笔伙食补助。住的是学生公寓,不仅费用低廉,而且干净卫生。学业上的优厚条件更是百里挑一,从全国各地来的学员大都是在画坛有一定造诣的书画家。在人大画院进修,教学实行导师制。来到进修学院都得从头开始,配备的都是蜚声中外的大家名流,美娟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学校的图书资料也是别的地方所少有的,名画名作更是弥足珍贵,为她们创作临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实习、写生和采风的地域非常广阔而宏大,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啊!或许正是这难得的机会和诱惑,常美娟这个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女画家,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地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和毅力,于两年前报考了人大书画进修学院。这两年,常美娟丟下侯马那个温馨的家;这两年,常美娟丟下念高中的儿子;这两年,常美娟把沉重的家务全部托付给自己的丈夫;这两年,常美娟舍下含辛茹苦的母亲和公婆……总之,常美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钟情的绘画事业之中!在名师的教诲下,常美娟的绘画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吉祥年》、《虎年吉祥》、《又见春天》等作品接二连三地获全国大奖!然而,正当常美娟的绘画事业顺风顺水如日中天的关口,她却于去年底被迫停薪留职。从此,她真正成为一个“北漂”成为一个失业者了!从此,常美娟只有绝地求生,一边求学,一边画画,靠卖画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了!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起一件与此结果截然不同的事:常美娟在隰县师范的同窗好友曹娜,几年前从北京某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也成了“北漂”。她家乡的县委书记却以“曹娜现象”为荣,不仅照发工资,而且大加赞扬,还在《蒲县赋》里浓笔重彩地予以褒奖!难道在常美娟的家乡,那些“叶公好龙”式的人真的只是在纸上谈兵爱护人才吗?!(四)临别了,在中国人民大学西门那条静静的小路上,常美娟挥手与我告别!徒然间,我仿佛从她那美丽却略显忧伤的眼睛里看到一丝儿无奈!她说,她只有破釜沉舟!我安慰她说,困境会很快过去的,牛奶和面包很快也会有的,天无绝人之路的!坚持就是胜利,你一定能成为大家名家的!在回芍药居住地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清·龚自珍《己亥杂诗》里那句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人才是要精心培养的,是人才就得呵护珍惜,是人才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留住,是人才就要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绝不可以急功近利!当然,任何人才也都是有个性、有缺点的。对她们的个性就要尊重,对其缺点也要宽容大度,对其长处就要发扬踔厉!但愿常美娟在求学和绘画事业中得到更多的理解、认可、鼓励和尊重,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健康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夏蝉物语

下一篇: 禅心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