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节

2013-10-12 11:11: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节令不知不觉地进入深秋,又到农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民间又称之“登高节”、“老人节”。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年九月初九,两个最高的阳数九重合,人们称之“重阳”或“重九”,是与古人用九来计算自然界中气候变化时间有关,因为“九”与“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寓意着长久长寿,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吉利的日子,就定为节日以示庆贺。

据说在西汉初年,每年九月初九这天,宫中上下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戚夫人的宫女贾穆也被逐出宫,贾穆便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重阳节。屈原在《远游》诗中,“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到三国,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以享宴高会。”晋代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菊花与酒现于重阳节。

古人逢重阳而登高,据传起于东汉,流行于唐代。杜甫的《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所到之处,可以是高山,也可是高丘。民间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因羊谐音阳,含重阳之义。

重阳节还是邀友聚会、集体踏游的节日。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出在重阳节这天,许多离家游子的心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至今天,除民间延续着赏菊、出游、登高、吃桂花糕等习俗外,国家还定为“老人节”,更多关注老人们的生活与生命质量,让晚辈们倍加孝敬和感恩老人,传承着我国敬老爱老尊老的美德,赋予重阳节新的含义。

◆宋伯航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北京行

下一篇: 重阳菊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