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晨曲

2013-11-02 10:46: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李关良        
    清晨五时,从暖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干完程序性的工作便沿沟去散步。
    这沟太熟悉了。生于斯,长于斯,茹苦含辛于斯,走向幸福于斯,我曾为她写下心底流淌出的文字《仲秋的沟》,不但发表在省市报端,还收在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里。有不少文友看过,都羡慕地说,你的家乡真好,涧沟是个人间仙境哇。
    我笑了。哪有子女不说母亲美的?现在我就走到了坡顶。登高远眺,大沟小壑,万千气象,每天早晨沐浴秋天的晨曦,在清爽怡人的晨风里缘沟漫步,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今天天气特别的好,西天瓦蓝如洗,东方云霞轻舞,娇羞如新娘、温柔如处子般的凹凸地形地貌,沉潜着阿波罗的热情,流光缱绻,碧波款款,置身其间,顿生天长地短、人老吴桑之感,什么人间恩怨、世态炎凉,什么工资职称、位子房子,统统不过一枕南柯罢了。陆放翁诗云:死时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历经沧桑,感悟全新:未走已知万事空,有钱难买太阳升,笔收人间哭与笑,写作聚散两字经。是我的体悟与感触,也是我对故乡的依恋与期许。我爱你,生养我的福地!蓦地,耳畔传来沟南坡地隐隐约约的“咩咩”声,老羊倌哼着没字乱弹,那么有滋有味有情趣,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啊,这不是沟里人在认认真真地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沟里的历史么?我信马由缰,随步做了几个健身动作,年轻时驰骋球场打遍襄汾、临汾,鲜有对手,如今时日推移,风光不再,禁不住喟叹,禁不住思绪万千。
    深深地吸几口潮漉漉甜润润清爽爽的深秋早晨的空气,只觉得心旷神怡、胸怀分外舒畅,昨天的烦恼和明日的困惑眨眼间灰飞烟灭。满目的绿、黛、黄、红,五彩缤纷,六色绚丽,让人心头一颤、一喜,深秋的沟哟,原来这么美!思维的琴弦旋即奏起一串串欢愉的音符,“今天故乡更好”成了晨曲的主旋律,心头乐滋滋甜丝丝,脚步也比初出家门时轻爽了许多……“早上好,李老师!”城里人?还是?一声问候拽住了我的脚步。四处看看,偏远的田野小径上游弋着三三两两的人影,近旁的一棵歪脖子大柳树边隐现出一顶劳作者的鸭舌帽,看样子,声音是鸭舌帽那边传来的。
    “你是在唤我么?”笑声送过,人随话到,鸭舌帽仰起,一张三分亲和、五分实诚还有两分狡黠的不太年轻的脸,随着亲切的家乡话,走进了我的眼帘,走进了我的记忆。
    哦,这不是昔日的老学生刘大力么?又一辆电动车从不远处驶来,驾车者是朱家圪塔的杨洪飞。这俩学生是68届的老“七年制”,日月如梭,他们可能都走进“准老人”的行列了吧?可不,脸上褶子跟我差不多,像沟一样纵横罗列,岁月催人哪,昔日求学的嫩娃娃成了喝一沟水的老兄弟了!“李老师,你不是退休了么?还起这么早,要跟我们‘上操’啊?”大力他们像是见了老师想起了上学时的情景。
    我笑着告诉他俩,退是退了,还干些打工的闲事儿。早上散散步,挺好的,锻炼身体,换换脑子,一举多得。
    几句闲话聊过,俩人拧起开关,说是要赶点儿去城里打工,昨天说好了的,不能让事主等着,人家的工夫也值钱啊。我心头一热:老学生们没说“诚信”、“守时”之类的词儿,可是严格地循着做人处事的规矩走,“不能让事主等着”,这样说更这样做,多好!    大力他们读书时,正值“五·七指示”发表不久。“学工、学农,批判资产阶级”,挤开了“以学为主”,劳动、活动几乎是他们的主课。作为“七年制”头茬学生,年龄、学历参差不齐,即使功课好的,也因年龄、习俗等离开了学校(其时“七年一贯制”“五七农校”到了底,毕业后就没学可上了)投身到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结婚生子,开始了人生的长征……好在这大力、洪飞们心灵手巧脑子活泛,农村的活路样样通,还学了木工、电工、泥瓦工,侍弄完家里的几亩责任田,他们拉起了杆子包起活儿,干活守信誉、讲质量,在方圆村里赢得了挺好的口碑,家里的生活也还滋润。
    我为我的学生们高兴,不管命运把他们抛到哪里,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就扎根生长、开花结果,就勤于作为、大有作为,他们是家乡的骄傲,新型农民的代表。
    八点钟的太阳悬挂在四十五度角上,沟里沟外升腾袅袅雾霭,白莹莹的你拥我搡,像刚出台的一群舞女,又像从云端飘飘欲飞的九天仙子,她们要飞到瑞气千条的沟里来。
    因为,美丽的地方常常是九天仙子的首选。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苹果红了

下一篇: 怀念郑吉荣老师